渡黄宿徐州堤上

青山无数争来前,黄河春水流涓涓。

三年燕赵饱尘土,眼明喜见江南天。

高楼倚空殊岝崿,苏子风流浑如昨。

滔滔浊水来昆仑,千古何人见消落。

层城华居十万家,春来飞遍桃李花。

通衢南北集行旅,夕阳烟火纷周遮。

长堤去水不盈丈,峨峨倒压重城上。

可怜性命轻蜉蝣,忍使儿童狎波浪。

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

黄金百万亦虚掷,居民苦瘠蛟龙肥。

间关一夕河堤宿,隔岸疏镫出茅屋。

夜半风声若海潮,顿使危心生远目。

君不见桃源口决十丈余,万姓飘荡都为鱼。

儒生叹息空道路,归来还读《河渠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舒焘的《渡黄宿徐州堤上》描绘了黄河边的壮丽景色和沉痛的社会现实。首联“青山无数争来前,黄河春水流涓涓”展现了山水相依的生动画面,春水潺潺,青山竞秀,富有生机。然而接下来的“三年燕赵饱尘土,眼明喜见江南天”则转向了对战乱之后的感慨,诗人历经尘土,见到江南的宁静,心情得以舒展。

中间四句“高楼倚空殊岝崿,苏子风流浑如昨。滔滔浊水来昆仑,千古何人见消落”,借苏轼的风流逸事,感叹黄河水势之大,暗寓历史沧桑与人事变迁。接下来,“层城华居十万家,春来飞遍桃李花”描绘了繁华的城市景象,与下文的“通衢南北集行旅,夕阳烟火纷周遮”形成对比,展现出城市的热闹与喧嚣。

然而,诗人并未忘却民生疾苦,“长堤去水不盈丈,峨峨倒压重城上”揭示了黄河泛滥的威胁,百姓生活困苦。“可怜性命轻蜉蝣,忍使儿童狎波浪”表达了对生命的怜悯和对儿童涉险的忧虑。接下来,诗人批评了朝廷的无能,“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指出大量财富被浪费在无效的防洪工程上,而人民却日益贫困。

最后,“间关一夕河堤宿,隔岸疏镫出茅屋”描绘了诗人夜晚宿于堤上的孤独与不安,“夜半风声若海潮,顿使危心生远目”再次强调黄河的威力和自身的危机感。结尾两句“君不见桃源口决十丈余,万姓飘荡都为鱼”,以桃源口决堤的典故,悲叹洪水带来的灾难,以及读书人的无力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清代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2)

舒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汪小珊归省(其一)

郁郁青棠花,亭亭连理枝。

青棠可蠲忿,连理纷葳蕤。

与子为益友,形影两不疑。

但愿长相见,安知有别离。

别离欲何之,江南我所思。

人生各有职,恨不相追随。

惜此良会促,感彼心知希。

道路隔千里,会面未有期。

常恐会面日,已非少年时。

形式: 古风

送汪小珊归省(其二)

少年不可恃,千载何悠悠。

曜灵常西驰,逝川但东流。

阳春方骀荡,倏焉凌素秋。

人生在一世,譬若江上鸥。

亮无松乔寿,不死非可求。

达者垂大观,卒岁且优游。

忧伤以终老,无乃拙身谋。

永言难尽意,别泪忍复收。

行矣各自爱,相期励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重九同人集顾祠秋祭并为朱伯韩侍御祖饯即席分韵得制字

一雨凤城秋,西山明晓霁。

萧晨八古寺,宾从盛车骑。

佳节况重阳,崇祠肃时祭。

命俦多俊英,唱妍更酬丽。

京师冠盖场,欢会岁复岁。

岂无金石交,亦有芝兰契。

所期盟岁寒,各具傲霜意。

遭遇在一时,得失千古事。

我爱朱御史,盘盘有经济。

朝阳曾一鸣,苏陈快联袂。

两子去不来,君留振士气。

娲石待补天,弥轮勿埋地。

胡为将母呼,秋风速鼓枻。

独鹤向南飞,来雁望北至。

安知涧槃游,不为廊庙计。

送君饮君酒,四座勖古谊。

我亟怅离群,狂歌杂清涕。

醉眼窄乾坤,酒力不能制。

明日对黄花,相思渺天际。

形式: 古风

嘲鹤篇呈少荃中丞

白鹤海上来,毛羽自珍惜。

岂为饮啄谋,下争鸡鹜食。

远势待盘空,奋飞终有力。

一旦拘樊笼,难振九霄翮。

主人眷顾深,珍重异凡禽。

安羡乘轩贵,羞为铩羽吟。

铩羽尔忽悲,一举自千里。

所望附青云,声闻从此始。

我为嘲鹤歌,嗟尔久寂寞。

嘲鹤且自嘲,我亦不舞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