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海雾敛,山容开。神珠在掌,明镜当台。
普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超凡的和谐共存。首句“海雾敛,山容开”以雾散山现的动态画面,营造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氛围,暗示着某种精神上的觉醒或启示。接着,“神珠在掌,明镜当台”运用了象征手法,神珠比喻内心的智慧或纯净之光,明镜则代表了自我观照的能力,两者结合,寓意着内在光明与自我认知的提升。
“普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普门即普遍的法门,意味着佛法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没有锁钥,象征着佛法的平等和自由,不设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接近。俗客,这里指世俗之人,未曾来,暗示了人们往往被尘世的纷扰所束缚,难以触及内心深处的真理。整句话表达了对佛法深邃内涵的赞美,以及对人们能够超越世俗、寻得内心平静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语言运用,传达了对精神追求、自我觉悟以及佛法智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赞美。
不详
声成文,谓之音。作如是观,海底摸针。
空王至今,悠悠我心。
趁队选圆通,无端立下风。
当时供死款,错说在闻中。
轮珠一百八,数了从头数。念兹在兹,不知其数。
自谓初于闻中,驴年入流亡所。
补陀月,龙眠笔。笔有痕,月无迹。迹其迹,普门寂寂。
迹既忘,四达皇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