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无月

刚到中秋景即阑,嫦娥羞涩倦乘鸾。

广寒门掩霓裳歇,丹桂香销玉兔寒。

美景已辜今夕赏,清光动是隔年看。

何当觅取王生管,吹破重阴见玉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中秋无月》由元末明初诗人王佐所作,描绘了中秋佳节无月的遗憾与感慨。诗中以嫦娥、广寒宫、霓裳、丹桂、玉兔等传统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婉的氛围。

首联“刚到中秋景即阑,嫦娥羞涩倦乘鸾”开篇点题,中秋时节,景色渐逝,仿佛连嫦娥也因月未现而感到羞涩与疲惫,不愿再乘坐鸾鸟飞翔于广寒宫中。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赋予了中秋之夜独特的意境。

颔联“广寒门掩霓裳歇,丹桂香销玉兔寒”进一步展开画面,广寒宫的大门紧闭,霓裳之舞不再,丹桂的香气消散,玉兔也显得格外寒冷。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描绘了中秋无月的景象,更通过冷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颈联“美景已辜今夕赏,清光动是隔年看”则表达了对当前美景的惋惜和未来的期待。诗人感叹眼前的美景无法欣赏,只能期待来年再次见到清朗的月光。这种情感的转折,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

尾联“何当觅取王生管,吹破重阴见玉盘”则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寻找王生的笛子,吹奏出音乐,打破黑暗,让月亮重现。这一设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寄托了诗人对于光明与希望的渴望。

整体而言,《中秋无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个人感受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49)

王佐(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花封琴韵

公庭无事理瑶琴,一曲阳春太古音。

碧落霜清山鹤唳,寒潭烟净水龙吟。

调同千古南薰谱,响杂三秋午夜砧。

单父当年成治化,芳名赢得到于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谢周序班叔理写画

多君为我写江山,珍重摩挲老眼看。

五十年前同笔砚,交情多在此图间。

形式: 七言绝句

题鹦鹉

为禽禽语是禽言,何必声声学语论。

莫道性灵多巧舌,金笼深锁度黄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上清宫留饮

羽仙邀我饮流霞,不觉松梢日已斜。

鹤背洞箫归路晚,一声吹落碧桃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