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一)

大实木瓜熟,压枝常畏风。

帖花先漏日,喷露渐成红。

青箬包山舍,驰心奉汉宫。

谁将橐驼载,辛苦向骄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硕大的木瓜熟透了,挂在枝头常怕风吹落。
贴着花朵的木瓜先透出阳光,喷洒的露水逐渐染成红色。
用青色箬叶包裹着山间的果实,心怀敬意供奉给皇宫。
是谁将这木瓜装入骆驼的驮囊,辛劳地送往骄傲的敌军那里。

注释

大实木瓜:形容木瓜硕大且成熟。
畏风:害怕被风吹落。
帖花:贴在木瓜上的花朵。
漏日:透出阳光。
喷露:喷洒的露水。
渐成红:逐渐变红。
青箬:青色的箬叶。
山舍:山间的住所或农舍。
驰心:满怀敬意。
汉宫:古代中国的皇宫。
橐驼:骆驼。
骄戎:骄傲的敌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十一首,主要描绘了硕大的木瓜成熟后的情景。首句“大实木瓜熟”形象地写出木瓜的硕大和成熟,"压枝常畏风"则表现出瓜实之重以及对风吹落的担忧。接下来,“帖花先漏日”描绘瓜皮上的斑点透出阳光,暗示瓜熟透的颜色变化;“喷露渐成红”进一步描绘瓜皮由青转红的过程。

诗人以“青箬包山舍”想象木瓜被青色的箬叶包裹,寄寓着山野间质朴的生活气息,而“驰心奉汉宫”则借古意表达木瓜可能被送往皇宫,象征着物产的珍贵和皇家的享用。最后一句“谁将橐驼载,辛苦向骄戎”,通过“橐驼”这一运输工具,展现出运送木瓜的艰辛,同时暗含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他们如同骆驼般负重前行,抵御外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生动,既展示了木瓜的生长过程,又寓含了对民生与边防的关注,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自然与人文并重的特点。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十)

诸葛久精妙,已能闻国都。

紫毫搜老兔,苍鼠拔长须。

露筦何明净,烟丸事染濡。

班超投此去,死作玉关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九)

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

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

少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

凭书不道薄,卖取青铜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细雨春冈滑,无因驻马蹄。

裘单怀后侣,风急过前溪。

近寺闻鱼鼓,穿林听竹鸡。

田家舂正急,炊饭待锄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项籍路由此,力豪闻拔山。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关。

陔下围歌合,江头匹马还。

却思诸父老,相见亦何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