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渠水暗流春冻解,风吹日炙不成凝。
凤池冷暖君谙在,二月因何更有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与心境的画面。开篇“渠水暗流春冻解,风吹日炙不成凝”两句,通过对春天溪水和阳光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在春季的变化:溪水在春暖之中逐渐融化,而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却无法使水结冰,这是对春日气候特点的生动描绘。
接着,“凤池冷暖君谙在”一句,诗人提到“凤池”的温度变化,凤池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或许是一个温泉之类的地方。通过“冷暖”二字,传达了水温的微妙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最后,“二月因何更有冰”一句,则是诗人提出疑问,似乎是在质疑或惊讶于在春天这个时节(二月)依然能见到冰的现象。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好奇,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季节变迁的一种期待与失望。
整首诗语言平和,意境清新,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感受以及对生命流动性的赞赏。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温暖春日中所体验到的那种微妙情感。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别时十七今头白,恼乱君心三十年。
垂老休吟花月句,恐君更结后身缘。
朝荣殊可惜,暮落实堪嗟。
若向花中比,犹应胜眼花。
陶庐僻陋那堪比,谢墅幽微不足攀。
何似嵩峰三十六,长随申甫作家山。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为报野僧岩客道,偷闲气味胜长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