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游园歌赠李侍御

汉武雄图歌㡳定,西京得人号全盛。

萧朱结绶羡同升,王贡弹冠许相庆。

建安才子数应徐,陈阮同时托后车。

清秋飞盖追随夜,良燕哀筝润耳馀。

我明中兴逢圣主,海内贤豪尽罗取。

尚书门下期不来,宰相阁东延始聚。

共知旧事已更新,谁谓今人莫如古。

李君文藻玉堂才,晚乘骢马入兰台。

忽看西狩从游日,正值南闽奉使回。

止辇故乡宸眷久,召君立拜荆门守。

后宫惯是妒蛾眉,满朝况易倾蝇口。

拂衣一朝辞楚关,思君万里望苍山。

可怜素发俱凋尽,且喜清扬得再攀。

柱下园居守渊默,邀我开尊坐泉石。

屈指交游半不存,灰心勋业都堪释。

愧我蓬飘空岁年,微官瓠落尚风烟。

因君欲谒多罗偈,出却人间烦恼缘。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默游园歌赠李侍御》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友情、时局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汉武雄图歌㡳定”,以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开篇,引出对历史辉煌的赞叹。接着,“西京得人号全盛”描绘了西京时期的繁荣景象,通过“萧朱结绶羡同升,王贡弹冠许相庆”两句,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士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与祝贺,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建安才子数应徐,陈阮同时托后车”则将话题转向文学与艺术,提及建安时期文人的才华与成就,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扶持。接下来,“清秋飞盖追随夜,良燕哀筝润耳馀”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展现了文学活动的高雅与情趣。

“我明中兴逢圣主,海内贤豪尽罗取”表达了诗人对于明朝中兴的庆幸,以及对贤能之士被重用的喜悦。随后,“尚书门下期不来,宰相阁东延始聚”描述了朝廷官员的聚集,暗示了政治格局的变化。

“共知旧事已更新,谁谓今人莫如古”两句,诗人反思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接下来,“李君文藻玉堂才,晚乘骢马入兰台”赞美了李侍御的才华与成就,以及其在文学领域的贡献。

“忽看西狩从游日,正值南闽奉使回”描绘了李侍御的行踪与经历,通过“止辇故乡宸眷久,召君立拜荆门守”表现了皇帝对其的重视与信任。然而,“后宫惯是妒蛾眉,满朝况易倾蝇口”揭示了宫廷内部的复杂与险恶,预示了李侍御可能面临的挑战。

“拂衣一朝辞楚关,思君万里望苍山”表达了诗人对李侍御离去的不舍与思念。最后,“可怜素发俱凋尽,且喜清扬得再攀”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惜。通过“柱下园居守渊默,邀我开尊坐泉石”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中的相聚,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屈指交游半不存,灰心勋业都堪释”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朋友的怀念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最后,“愧我蓬飘空岁年,微官瓠落尚风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与对仕途的无奈。全诗在对友情、时局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中结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592)

皇甫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双剑歌题赠应二

建安才子称二应,干将镆耶双发硎。

一朝操割登天府,万里挥锋靖炎土。

季也韬精意气雄,自同飞景处囊中。

每夜拂霓看北斗,有时弹铗向秋风。

忆昨工书谒金马,裘敝归来客东野。

道逢异士笑且惊,知君岂是悠悠者。

古来神物遇亦鲜,龙光再合犹堪羡。

函谷终符唐举言,丰城却讶张华辨。

即今边徼有妖氛,好提三尺立奇勋。

赠语王郎须感激,功成为报吕生闻。

形式: 古风

丁巳上元后二日吴纯叔见访留宴剧欢赋将进酒属余占和聊以嗣响

皇帝垂衣越三纪,璇衡回春履端始。

羽檄初停瀚海东,旄头乍落吴宫里。

三五才过明月期,灯悬九华光陆离。

延陵季子玉堂彦,高乘驷马黄金羁。

罗雀来寻玄晏宅,卜昼苦短继之夕。

赵琴且莫弹,秦缶亦暂息。

听尔持觞歌进酒,主人起前为客寿。

忆昔召对天人书,同时谒帝承明庐。

弱冠自矜齐贾谊,挥毫众拟似相如。

眼中卿相可立取,海内贤豪无足数。

岂知世事有波澜,白首空嗟行路难。

襆被东归偃荒径,仰天西笑当长安。

君不见兰膏易销圆景缺,春光几何芳草歇。

会须快意恣游盘,宁复低眉受羁绁。

闭关颂酒托沉冥,经月虽酣胜却醒。

封侯未就填幽户,辟谷谁能谢汉庭。

形式: 古风

邻湖

君向明时学为圃,不独操嬴称善贾。

鱼鸟相忘但一丘,江山信美非吾土。

分畦插槿引清渠,燕坐应怜抱瓮馀。

开尊自喜烹葵荐,堆几聊看种树书。

古来知有蒙庄叟,漆园似接芳邻后。

花时欲访隐人居,春水桃源迷渡口。

形式: 古风

赠章宪副之楚

滇池特秀五华山,曾记南征万里还。

江入嶍峨天作堑,地经笮箐石为关。

肯惮风尘违壮志,每谈瘴疠一摧颜。

当时六诏多贤守,声名无出临安右。

郡中夷落半雕题,部下?氓尽稽首。

君本甘泉奏赋才,早从画省拥麾来。

高卧夜闻桴鼓息,燕坐朝看画戟开。

汉家佐理重循吏,遐徼回翔占利器。

伏波慷慨詟百蛮,颍川超忽登三事。

今移宪节武昌西,鹦鹉洲前芳草萋。

为传崔颢题黄鹤,绝胜王褒访碧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