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见乞花人

繁英如锦护疏篱。欲折问蛾眉。停梭软语窗纱里。

晕红颊、欲出佯迟。

挨鬓碍帘,兜裙避蔓,屐浅印香泥。

唾花袖底剪刀携。斟酌剪何枝。

柔红应手纤纤下,胆鉼内、尽许相宜。

花露未乾,高擎频嘱,休使湿罗衣。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鉴赏

这首《一丛花·见乞花人》由清代诗人黄之隽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赏花图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赏花者与花之间的互动,以及赏花时的种种情态。

首句“繁英如锦护疏篱”以“繁英”比喻花朵的繁盛,如同锦绣般装饰着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景象。接着,“欲折问蛾眉”则将赏花者的动作与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询问“蛾眉”(女子)是否愿意分享花朵,展现出赏花者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的尊重。

“停梭软语窗纱里”一句,描绘了赏花者在室内与女子交谈的情景,通过“停梭”和“软语”两个细节,表现了赏花者内心的温柔与细腻。女子“晕红颊、欲出佯迟”的形象,既体现了她的羞涩,也透露出她对赏花者的喜爱与期待。

“挨鬓碍帘,兜裙避蔓,屐浅印香泥”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赏花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通过“挨鬓碍帘”、“兜裙避蔓”等动作,展现了赏花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而“屐浅印香泥”则暗示了赏花者在赏花过程中的轻盈与愉悦。

最后,“唾花袖底剪刀携”一句,巧妙地将女子的动作与赏花者的情感联系起来,通过“唾花”、“剪刀”等元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赏花者与女子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默契或约定。

“斟酌剪何枝”一句,则将赏花活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赏花者开始思考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花朵,这一过程充满了审美的考量和情感的投入。

“柔红应手纤纤下,胆鉼内、尽许相宜”两句,通过“柔红”、“纤纤”等词语,描绘了花朵被轻轻摘下的瞬间,既体现了赏花者的技巧,也表达了对花朵的珍视。而“胆鉼内、尽许相宜”则暗示了赏花者与女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彼此心意的理解与满足。

“花露未乾,高擎频嘱,休使湿罗衣”则是对赏花者细心照料花朵的描写,通过“花露未乾”、“高擎”、“频嘱”等动作,展现了赏花者对自然美的呵护与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赏花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赏花者与自然、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尊重,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作品。

收录诗词(141)

黄之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夏晓

一泓晓气,冒庭柯之上。露泣风啼发秋想。

月痕如淡扫,半靥窥人,怜欲别,末忍凄然独往。

凭栏还独自,何处骚骚,翠竹迎凉递乾响,料此际人家,静掩碧窗,才寻梦、双眠罗帐。

天遣我、多情不成眠,把一卷、閒愁藕花边唱。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探芳信.春溪即事

最潇洒。是碧水如油,柳湾乱泻。

又趁人蝴蝶,成团舞花罅。

晴堤草绿萦裙带,衫子游丝惹。

阿谁家、粉黛风前,澹罗吹麝。遥岸互游冶。

听弦风鸢,鞭嘶宝马。暖意熏人,人境颇堪画。

画师倘写溪头景,写我伤春者。

问先生、你个伤春难写。

形式: 词牌: 探芳信

西平乐.感兴

欲坐还行,暂眠又起,何事脉脉魂惊。

书脑游蟫,笔头啮鼠,由他网罥窗棂。

但望美人兮日暮,采杜衡兮路远,江皋帝子萧萧,幽篁山鬼冥冥。

独上河桥伫立,行不得、惨断鹧鸪声。

楚辞一卷,湘醪一斗,才悟前身,才忏今生,休想到、南船泪影,禅榻茶烟,并与红弦锦瑟,白马花袍,都付东流趁浪萍。

无奈眼前,流连光景,花又初开,鸟又初啼,月又初圆,教人那不关情。

形式: 词牌: 西平乐

黄金缕.拟司马槱赠妓

石竹罗裙幽露眼,携手青皋,许结春风伴。

花雨路泥浑不管。草痕冉冉随之远。

唱罢愁蛾颦处浅。羞记同心,松柏西陵短。

翠烛照侬侬意软。一双归去江蟾晚。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