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教谕裔关西考试采玉之行

往年采玉于阗东,今年采玉昆山中。

近来苦难得白璧,荆珉燕石常相逢。

世无明眼非无玉,水苍玄英委空谷。

何限瑰奇不见知,岂独骊珠混鱼目。

君不见琥璜在璞未琢磨,云谁识之古卞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送刘教谕裔关西考试采玉之行》描绘了采玉者艰辛的寻宝经历。诗的前两句“往年采玉于阗东,今年采玉昆山中”展现了采玉活动的地域变迁,暗示了玉的珍贵和寻找的不易。接着,“近来苦难得白璧,荆珉燕石常相逢”表达了采玉者在众多次尝试中,常常只能得到普通玉石,而真正的好玉(白璧)难以觅得的失望。

诗人进一步感慨,“世无明眼非无玉,水苍玄英委空谷”,暗示了世间缺乏识玉之人,好玉如同明珠沉寂于山谷,未被发掘。他以“何限瑰奇不见知,岂独骊珠混鱼目”强调了珍稀美玉被忽视的现状,暗喻人才被埋没,犹如骊珠(传说中的夜明珠)混杂在鱼目之中,难以辨识。

最后两句“君不见琥璜在璞未琢磨,云谁识之古卞和”,借琥珀未经雕琢的比喻,表达了对刘教谕此次考试及未来能否识才如卞和(发现和氏璧的先贤)的期待。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人才的惋惜,也寄予了对识人者的期许。

收录诗词(755)

李昌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祯,、一字维卿,以字行世,、、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字:昌祺
  • 号:侨庵
  • 籍贯:白衣山
  • 生卒年:1376~1452

相关古诗词

登天华观

玉洞开仙馆,丹梯轶世氛。

天书馀鸟篆,云笈护龙文。

灵境萧台近,空歌下界闻。

俗人如可避,不必问桃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春日山中寻泉

春泉试独寻,度壑复穿林。

忽见流红远,方知入翠深。

色浑因悟雨,声淡只宜琴。

盥弄忘归去,穷源空有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拟唐塞下曲九首(其一)

沙尘涨北天,卫霍出居延。

苦雾埋沙碛,穷荒乏水泉。

战酣鼙鼓壮,戍久铁衣穿。

试上长城望,中原若个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拟唐塞下曲九首(其二)

羽箭雁翎刀,风沙北地豪。

弓开关月满,雕没阵云高。

劲骑三边出,匈奴一夕逃。

将军方得意,新拜玺书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