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雁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

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

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

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相呼共宿寒烟。

想只在、芦花浅水边。

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

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

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这首词以雁为题材,通过描绘雁群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了季节变换、离别与思乡的主题。"木落时来,花发时归",暗示了雁群随着季节更替而迁徙,富有自然的韵律。"南楼望信"和"夕阳帘外",描绘了雁群在日暮时分寻找栖息地的情景,"夜雨灯前"则烘托出孤独与期待的情绪。

"写月书斜,战霜阵整",形象地刻画了雁群在月光下排列整齐,准备面对严寒的场景。"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运用比喻,写出雁群在风中振翅飞翔的动态美,如筝弦断落般凄美。

"相呼共宿寒烟",表达了雁群之间的互助与团结,"芦花浅水边"则暗示了它们理想的栖息地。"呜呜戍角"和"悠悠渔火"则引入了人间的战争与安宁,引发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陇塞间关,江湖冷落",描述了雁群在旅途中的艰辛,"莫恋遗粮犹在田",劝诫它们不必过于留恋,继续前行。最后,"弋人空慕,云海茫然",寓意着雁群的自由与远方的未知,给人留下深沉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沁园春·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的生活画面,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离合悲欢,展现出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花朝

鸾股先寻斗草钗,凤头先绣踏青鞋。

衣裳宫样不须裁。

软玉镂成鹦鹉架,泥金镌就牡丹牌。

明朝相约看花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夏初临

瘦绿添肥,病红催老,园林昨夜春归。

深院东风,轻罗试著单衣。雨余门掩斜晖。

看梅梁、乳燕初飞。荷钱犹小,芭蕉渐长,新竹成围。

何郎粉淡,荀令香销,紫鸾梦远,青鸟书稀。

新愁旧恨,在他红药栏西。记得当时。

水晶帘、一架蔷薇。有谁知。千山杜鹃、无数莺啼。

形式: 词牌: 燕春台

多丽

问莺花,晚来何事萧索。

是东风、酿成新雨,参差吹满楼阁。

辟寒金、再簪宝髻,灵犀镇、重护香幄。

杏惜生红,桃缄浅碧,向人憔悴未舒萼。

念惟有、淡黄杨柳,摇曳映珠箔。

凭阑久,春鸿去尽,锦字谁托。

奈梦里、清歌妙舞,觉来偏更情恶。

听高楼、数声羌笛,管多少、梅花惊落。

鸳带慵宽,凤鞋懒绣,新晴谁与共行乐。

料应在、楚云湘水,深处望黄鹤。

天涯路,计程难定,长恁飘泊。

形式: 词牌: 多丽

烛影摇红.帘

花影重重,乱纹匝地无人卷。

有谁惆怅立黄昏,疏映宫妆浅。只有杨花得见。

解匆匆、寻芳觅便。多情长在,暮雨回廊,夜香庭院。

曾记扬州,红楼十里东风软。

腰肢半露玉娉婷,犹恨蓬山远。闲闷如今怎遣。

看草色、青青似剪。且教高揭,放数点春,一双新燕。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