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曲三首(其二)

土风不改古牂牁,铜鼓迎神蹋足歌。

一种黔南水西鬼,黑罗罗笑白罗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贵州地区(黔中)的民俗风情,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地人民在祭祀活动中独特的仪式和情感表达。

“土风不改古牂牁”,开篇点出黔中地区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牂牁是古代牂牁国的所在地,这里以“古牂牁”指代黔中地区,强调其文化传统历史悠久,未被外界影响所改变。

“铜鼓迎神蹋足歌”,描述了祭祀活动中的场景。铜鼓是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乐器,用于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人们伴随着铜鼓的节奏,踏着节拍唱歌,这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式,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一种黔南水西鬼”,这里的“水西”指的是水西彝族地区,与黔南相邻,可能指的是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或融合。诗句中提到的“鬼”字,可能带有神话色彩,象征着超自然的力量或祖先的精神,表达了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黑罗罗笑白罗罗”,最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不同肤色或不同特征的人们在祭祀活动中的和谐共处,通过“黑罗罗”和“白罗罗”的对比,展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存,以及人们在共同信仰下的欢乐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黔中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族群间的和谐相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

朱茂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黔中曲三首(其三)

高髻缠鬃一尺长,浅蓝裙子趁时妆。

一春远信鸡南卜,暗祝心期拜竹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吴江竹枝词

唐家坊藕太湖瓜,消暑冰肌透碧纱。

水上纳凉何处好,垂虹亭子看荷花。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麻]韵

广陵词

桃花新雨后,载月出䢴沟。

枣板江南曲,筠帘撶子舟。

飞飞双燕子,何处觅迷楼。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蛮娃曲

蛮娃出户筠筐随,琇子穿环帕裹颐。

东邻女伴竞相逐,四月深山采葛时。

葛叶凄凄葛藤绿,挼葛为丝给春服。

经丝易脆纬丝柔,裂指犹嫌䌟不速。

破窗风急寒灺生,流黄轧轧无停声。

织成未敢问刀尺,明日输租应到城。

到城杼轴归公府,吁嗟蛮娃亦良苦。

君不见北里春风歌舞人,曲罢罗裳弃如土。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