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段上人院壁画古松

石上盘古根,谓言天生有。

安知草木性,变在画师手。

阴深方丈间,直趣幽且闲。

木纹离披势搓捽,中裂空心火烧出。

扫成三寸五寸枝,便是千年万年物。

莓苔浓淡色不同,一面死皮生蠹虫。

风霜未必来到此,气色杳在寒山中。

孤标可玩不可取,能使支公道场古。

形式: 古风

翻译

石上的盘古根,人们说它自然生成。
怎能知道草木的特性,变化全在画家的笔下。
在阴暗的方丈之地,它直率而清闲。
木纹错落有致,仿佛被搓揉,中间空洞如火烧出。
清扫成三寸或五寸的枝干,就显得古老久远。
莓苔的色彩深浅各异,一面死皮下滋生了蛀虫。
即使经受过风霜,也可能未触及这里,它的气息隐藏在寒山之中。
它孤高独特,可供观赏却难以触及,能令支公的道场增添古韵。

注释

石上:指石头上。
盘古根:据传为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根。
古:古老。
天生:自然生成。
有:存在。
草木性:草木的特性和性质。
画师手:画家的创作手法。
阴深:阴暗深邃。
方丈间:小空间。
幽且闲:幽静而闲适。
木纹离披:木头纹理分散。
势搓捽:形状像被搓揉。
中裂:中间裂开。
空心火烧出:形容木头中心空洞,仿佛被火烧过。
三寸五寸枝:短小的树枝。
千年万年物:显得历史悠久。
莓苔:青苔。
浓淡色:颜色深浅。
生蠹虫:长出蛀虫。
风霜未必:不一定经历风霜。
气色:气息。
杳在:隐藏在。
寒山中:寒冷的山中。
孤标:孤高独立。
可玩不可取:只能欣赏不能采摘。
支公:古代僧人。
道场:修行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对一幅画中古松的描绘和鉴赏,通过对古松特性的刻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石上盘古根,谓言天生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崇敬与赞美,也反映出诗人认为这些古老的松树是由天而生的,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独特存在。

"安知草木性,变在画师手。" 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叹,认为画家的笔下能够捕捉到自然界中草木之性的变化,从而展现出画师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

"阴深方丈间,直趣幽且闲。" 这两句描绘了古松生长在阴暗幽深的环境中,它们不以人间的喧嚣为意,只是在静谧中追求自己的生长和发展。

"木纹离披势搓捽,中裂空心火烧出。" 这两句则是对古松岁月沧桑的刻画,它们的树皮如同老者般布满皱纹,而内在之火则象征着生命力和永恒不息的活力。

"扫成三寸五寸枝,便是千年万年物。"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松岁月悠长、坚韧不拔的赞叹,它们即使是枯萎的枝条,也凝聚着千年的历史和生命力。

"莓苔浓淡色不同,一面死皮生蠹虫。" 这两句则描绘了古松周围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生与死并存的自然景象,展现出大自然中生命循环的一种哲理。

"风霜未必来到此,气色杳在寒山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中古松所处环境的感受,即便是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这些古松依然坚守其生存之地。

"孤标可玩不可取,能使支公道场古。" 最后两句则是对画中的古松和作者情感的一种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古老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以及它们所承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而且也展现了画家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出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23)

朱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饶州韦之晋别驾

天道不可问,问天天杳冥。

如何正月霜,百卉皆凋零。

爝火乱白日,夜光杂飞萤。

贾生贤大夫,所以离汉庭。

河色本异洛,渭流颇殊泾。

清浊共朝宗,滔滔曾莫停。

巨川用舟楫,傅说匡武丁。

大船胶潢洿,不使济沧溟。

中夜击唾壶,仰头望天庚。

三台位尚阙,群象徒荧荧。

鸾翮时暂铩,龙门昼常扃。

心倾下士尽,眼顾贫交青。

幽室养虚白,香茶陶性灵。

应将混荣辱,讵肯甘膻腥。

至道是吾本,浮云劳我形。

手中菩提子,身外《莲花经》。

兴来步出门,长啸临江亭。

毫端洒垂露,赋里摇文星。

大音比叫钟,大智同挈瓶。

巴歌利节曲,布鼓随雷霆。

陋巷一簟食,在原双鹡鸰。

每怀受施恩,长记座右铭。

食惠饱复饭,饮仁醉还醒。

绵绵寄生叶,泛泛无根萍。

萍岂不随流,爱君水清泠。

叶岂不恋本,爱君树芳馨。

彷徨窃三省,感激终百龄。

开閤眷已重,扫门心匪宁。

铅刀冀效割,钝刃思发铏。

危弦托在兹,实愿知音听。

形式: 古风

开缄怨

夫婿边庭久,幽闺恨几重。

玉琴知别日,金镜识愁容。

懒寄云中服,慵开海上封。

年年得衣惯,且试莫裁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明主十徵何谢病,烟霞不许作尧臣。

形式: 押[真]韵

喜雨

暗去也没雨,明来也没云。

日头赫赤出,地上绿氤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