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谣奉送宋大监降香海上天妃庙

东海鲤鱼摇赤尾,舳舻尽发江南来。

帆樯出没蛟鼍窟,灵雨神风劳帝子。

紫衣使者麾金幢,麒麟煖玉隐天香。

元君昼下翠旗湿,百灵冉冉天吴立。

使君骑马历东吴,吴中父老争迎趋。

自言春涛漂白骨,官家下诏复征役。

今年陇亩粳稻空,县官索租到疲癃。

丁男登山拾橡栗,妻孥含酸向人泣。

使君北来候神人,应怜赤子百忧集。

明年海若不扬波,君归宣室当如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东海谣奉送宋大监降香海上天妃庙》描绘了东海边的壮丽景象与人间的疾苦,同时融入了对朝廷官员的关怀与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句“东海鲤鱼摇赤尾,舳舻尽发江南来”,以鲤鱼跃动和船只南下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繁忙热闹的画面。接着,“帆樯出没蛟鼍窟,灵雨神风劳帝子”两句,通过帆船在蛟龙洞穴间穿梭,以及灵异的风雨为帝王劳作的描述,赋予自然景象以神秘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紫衣使者麾金幢,麒麟煖玉隐天香”则描绘了一位身着紫衣、手持金幢的使者,其身后伴随着温暖如玉的麒麟,香气弥漫天空的场景,象征着权力与尊贵。接下来,“元君昼下翠旗湿,百灵冉冉天吴立”两句,通过元君(可能指皇帝)的翠旗被雨水打湿,以及众多神灵恭敬站立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神圣与威严的氛围。

“使君骑马历东吴,吴中父老争迎趋”表现了使君(地方官员)巡视东吴时受到百姓热烈欢迎的情景,体现了君民之间的和谐关系。然而,好景不长,“自言春涛漂白骨,官家下诏复征役”揭示了底层人民因战争或灾荒而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今年陇亩粳稻空,县官索租到疲癃”进一步描绘了因官府征税导致农田荒芜、百姓疲惫不堪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和统治者的苛政。最后,“丁男登山拾橡栗,妻孥含酸向人泣”通过具体的人物行动和情感表达,将百姓的辛酸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使君北来候神人,应怜赤子百忧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官员的期待,希望他们能体恤百姓疾苦。而“明年海若不扬波,君归宣室当如何!”则是对未来局势的担忧,预示着如果海面平静,官员归来后又将如何面对百姓的期待与困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期待。

收录诗词(13)

宋沂(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由艺文监掾迁赣州从事,除常山县尹。有《春咏亭稿》

  • 字:子与
  • 籍贯:元清江

相关古诗词

送逯都水赴海运万户

都水使者日边来,黄金虎符照漕台。

笑持英簜入沧海,不比徐福求蓬莱。

将军昔骑青骢马,风采桓桓丹阙下。

紫髯如戟半成霜,议论精神更潇洒。

今年运米发东吴,三百万石皆明珠。

扬旗列戟耀云汉,伐鼓鸣金转舳舻。

将军尚文今尚武,何物鲸鲵敢予侮。

搀抢荡灭凋瘵平,报政归来奏明主。

形式: 古风

赠别黄德广赴都

江上相逢浑未久,忽对芳尊倾别酒。

君向燕台万里□,我留吴会三春后。

当年曾入承明庐,千官委佩侍金舆。

此行剩拟《长杨赋》,何用频封光范书。

形式: 古风

白鹤观次韵郑蒙泉呈朱仲文陈庶子

谁写《黄庭》一两章,碧桃花发日初长。

欲求大药黄金鼎,先解明珠白玉珰。

漠漠春阴连海气,迟迟云影度天光。

群公共爱幽栖好,芝草瑶花杂众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答苏昌龄

二十四桥春雨晴,高斋日日读书声。

寄来满纸□□湿,想见吹箫弄月明。

倾盖清尊相为醉,盍簪白发可怜生。

东风三月淮阴郡,写寄绸缪故旧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