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登黄鹤楼》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通过对黄鹤楼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首句“偶寻仙迹共遨游”,以一种轻松自在的口吻,引出对黄鹤楼的探访,仿佛是偶然间发现了一处仙境,与仙人一同畅游。接着,“黄鹤仙郎去几秋”一句,将时间拉远,暗示黄鹤楼的历史悠久,仙人已离去多时,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和无尽的遐想。
“山拥楼台空寂寞,天开人物几沈浮。”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黄鹤楼周围山峦环抱,楼台空旷的景象,与天空中人物的沉浮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人事沧桑的感慨。
“汉阳胜概横当面,荆岳鸿图据上流。”进一步扩展视野,将黄鹤楼置于整个地理格局之中,汉阳的美景与荆岳的雄伟并列眼前,凸显了黄鹤楼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同时也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变迁。
最后,“长笛一声何处起,片云飞度荻花洲。”以悠扬的笛声和飘过的云朵为结尾,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黄鹤楼及周边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对历史的追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