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万宁宫庆成颂

句曲之山,有居其颠。谁氏之子,象帝之先。

启迪后人,淑修其身。守静而笃,是为葆真。

在昔元符,作室其下。经始勿亟,以遗来者。

我应受之,嗣绍厥绪。我仪图之,缮此栋宇。

考彼宫宇,因心而友。不日成之,克相其后。

乃益其名,曰维万宁。书以揭之,用妥明灵。

道大无方,体用有常。以德则帝,以业而王。

坐进此道,与道无极。神之听之,洽此万国。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元符万宁宫的赞美与庆祝,展现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皇家气派。诗人赵佶以“句曲之山”开篇,将宫殿置于仙山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通过“启迪后人,淑修其身”等语句,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后世的期望。

“守静而笃,是为葆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重要性,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随后,诗人描述了在元符年间建造宫殿的过程,旨在为后来的人留下一个精神的寄托之所。

“我应受之,嗣绍厥绪”表明了诗人作为继承者的身份,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与传承的决心。“我仪图之,缮此栋宇”则展现了诗人亲自参与建设的场景,体现了对工程的重视与投入。

“考彼宫宇,因心而友”意味着宫殿的设计与建造都融入了诗人的心意,与内心产生了共鸣。最后,“不日成之,克相其后”表达了宫殿迅速建成并能长久存在的愿望。

“乃益其名,曰维万宁”是对宫殿命名的描述,寓意着它将成为万世安宁的象征。“书以揭之,用妥明灵”则表示将文字刻于宫殿之上,以供神灵庇佑。

“道大无方,体用有常”强调了道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无论在道德还是事业上,都应遵循道的原则。“以德则帝,以业而王”则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与事业的重要性,只有秉持正道,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坐进此道,与道无极”表达了诗人希望与道同在,追求无限的精神境界。“神之听之,洽此万国”最后以祈求神灵的庇佑,祝愿国家和谐安定,达到了全诗的高潮。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对建筑艺术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道德、信仰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443)

赵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徽宗,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 生卒年: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

相关古诗词

葆真观妙冲先生归山以诗送之

当年问道属高人,曾揽霞衣到紫宸。

身是三山云外侣,心无一点世间尘。

征鸿望极幽栖远,驾燕归飞洞府新。

多谢为传心法妙,此真真外更无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古村图

深村竹树不知春,远水残霞接断津。

野客衣冠浑懒散,相逢疑是避秦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院画册.修竹士女图

瑶台无信托青鸾,一寸芳心思万端。

莫向东风倚修竹,翠衫经得几多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院画册.荷花士女图

消受南薰一味凉,藕丝新织舞裙长。

临池试展凌波步,只恐红莲妒艳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