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樟树生长在山间,其浓密的树荫庇护着村庄。然而岁月流转,树干可能出现了异常,村童甚至将其视为鬼神祭祀。树洞中隐藏着神秘的力量,小缝隙里可能有蛇虫出没。诗人提到曾听说雷电会震撼大树根基,强化了它的威严。他将竹子比作君子,坚韧不拔,即使面对冰雪严寒也保持清醒。然而,这棵古樟却身处险境,如同被逼入岩石缝隙,令人感叹其命运多舛。
诗人认为天地广阔,朽木怎能长久依赖?一旦失去依托,便难以挽回。他以松梅自比,它们相互慰藉,对古樟的困境感到羞耻。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绝态度,不愿与那些苟且偷生者为伍,宁愿选择死亡,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整首诗寓言深刻,借物抒怀,表达了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和对世俗妥协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