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北京城外一片迷人的景致。首句“都门烟树蔼青葱”,以“都门”点明地点,以“烟树”和“青葱”渲染出一片朦胧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树底人家处处同”,描绘了树木下散布着的家家户户,虽各不相同,但都融入了这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之中。
“远近楼台空翠里,往来车马绿阴中。”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远处近处的楼台在翠色中若隐若现,来往的车辆与行人穿梭于绿树浓荫之间,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交织的城市风光图。
“晓寒花影留残月,日暖莺声度好风。”这两句则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变换巧妙融合。清晨的寒意中,花朵的影子似乎还留恋着残月的光辉;而到了温暖的白天,黄莺的歌声随和风飘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蓟北从来佳丽地,相逢陌上莫悤悤。”诗人感慨于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美丽富饶之地,希望在此相遇的人们能够珍惜这份难得的相遇,不要匆匆而过,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以及其中人情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北京郊外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