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峰四绝句(其二)

风吹天朗见秋毫,足力穷时所历高。

老子何曾烦一步,舆夫攀陟不辞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翻译

清风和煦,天气晴朗,连细微的事物都清晰可见。
当我们的体力耗尽,所走过的路依然显得很高峻。

注释

秋毫:极微小的事物,形容视野清晰。
足力穷时:体力耗尽的时候。
老子:这里指诗人自己,表示不需步行。
舆夫:驾车的人,这里指代抬轿夫。
攀陟:攀登、上升,形容山路崎岖。
不辞劳:毫不推辞,表示乐意承受劳累。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登高远望的场景,以轻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风吹天朗见秋毫”写出了秋日晴空下微风轻拂,万物清晰可见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心境的开阔与敏锐。接着,“足力穷时所历高”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在疲惫之时,通过攀登得以达到新的高度,象征着人生的困境中也能寻得超越与提升。

后两句“老子何曾烦一步,舆夫攀陟不辞劳”引用了老子的典故,老子原意为无为而治,这里却反其道而行,说老子并不需要亲自行走,而是由车夫费力拉车,暗喻自己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犹在,如同乘车观景,享受他人之力。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阶段性的理解,即使身体力行不再,也能借助他人的力量继续前行,不失为一种智慧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登茅峰为载体,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展现出宋末元初文人陆文圭的独特视角和人生感悟。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大茅峰四绝句(其四)

一家兄弟入仙门,谁把名山鼎足分。

我读儒书知长幼,瓣香先礼大茅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大茅峰四绝句(其三)

羊肠九折路盘岖,不觉腾身上太虚。

失脚从知高处险,西风斜日早回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大茅峰四绝句(其一)

悬崖石磴刷苔青,空谷无仙鬼亦灵。

闻说游人多好事,谁能扶直半山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小铜屏铸渊明归去诗并坡和章以赠子华侑以绝句

五斗区区肯折腰,眉山早计不如陶。

小屏一枕还乡梦,五柳门前月正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