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蘋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悲凉的乐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催促着人们,争相在秋高气爽时寄托离愁。
想象你独自穿越云雾之外的关山,又在渡口风雨中初次归来。
虽然知道边塞之地寒冷,离别在所难免,但不要贪恋温暖的水边而不回头。
试着去往富春江边走一走,家乡应该还有那曾经的亭台楼阁等待你的归来。

注释

断行:悲凉的。
哀响:悲伤的音乐。
递相:一个接一个。
催:催促。
争趁:争相利用。
高秋:秋天的高潮。
作恨媒:作为表达愁苦的媒介。
云外:远处的。
关山:边关的山岭。
闻:想象中听到。
独去:独自离去。
渡头:江边的渡口。
风雨:风雨交加。
初来:初次归来。
榆塞:边塞。
寒:寒冷。
须别:必须分别。
莫恋:不要留恋。
蘋汀:长满浮萍的水边。
暖不回:温暖而不愿回来。
富春江畔:富春江边。
过:经过。
故园:故乡。
犹合:还应。
池台:池塘和亭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名为《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诗中的意境伤感,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对远去亲友的思念之情。

“断行哀响递相催”一句,描绘了秋天鸿雁南飞时断续的叫声,如同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在不断地催促着人们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争趁高秋作恨媒"则是说在这个季节里,更容易产生离愁。

“云外关山闻独去”表达了诗人听闻朋友远行,心中所生的孤寂之情。"渡头风雨见初来"则形象地描绘出友人初次归来的场景,可能是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下。

“也知榆塞寒须别”一句,提醒朋友要知道边塞之地已经开始变冷,意味着季节的转换,也是告别的信号。"莫恋蘋汀暖不回"则是劝慰远方的友人不要过于留恋那温暖的地方而忘记了归途。

最后两句“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他乡,但心中仍然牵挂着自己的故土。"富春江畔"是指浙江的富春江,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曾居之地。"故园犹合有池台"则是在说尽管时间流逝,记忆中的家园和池塘台榭依旧完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04)

崔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字:礼山
  •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 生卒年:888

相关古诗词

孤雁(其一)

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

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

不知天畔侣,何处下平芜?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孤雁(其二)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遥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屈原庙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苦吟

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

举世轻孤立,何人念苦心。

他乡无旧识,落日羡归禽。

况住寒江上,渔家似故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