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王若问榆关郡,地瘦民贫山水多。
这首元代诗人普惠的《句》中,蕴含了对榆关郡的深切关怀与描绘。首句“君王若问榆关郡”,以假设的语气向君王提出问题,似乎在为榆关郡的现状寻求关注与理解。接下来的“地瘦民贫山水多”则直接揭示了榆关郡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状况——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苦,但自然景观丰富。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隐含着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改善地方经济与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有限的字句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观察和人文关怀。
不详
元僧。住寿圣寺,能诗,有戒行,与中书左丞吕思诚为方外友,吕尝作《洞云歌》赠之。后徙狮子山石岩下。年九十八示寂
扬雄宅上好修竹,黄妃塔前多翠微。
自爱高文每相见,莫怪短筇来叩扉。
六月七月生晚凉,大树小树临幽窗。
枯槎行蚁过无数,晴空好鸟飞一双。
绝爱才多杨执戟,家住东吴锦绣场。
姓氏已知传宇宙,玉堂新诵好文章。
画船百丈牵春雨,铁笛一声鸣凤凰。
海上相望千里隔,尺书无使为吾将。
崇阿抚神秘,微风扇和淳。
灵雨既云沐,品汇区以陈。
兰苕擢中沚,葩萼媚芳辰。
散怀得真契,引觞答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