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

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

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

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

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在哪里感受到季节的变迁,是从宫中听到的新蝉鸣声。
宫殿中的槐树已透露出秋天的信息,傍晚时分风吹花落,纷繁不已。
我像鸳鸯和鹭鸶一样在仕途上寄身,内心却向往着鸥鸟鹤群的自由自在。
只有王居士理解我对白云的深深怀念,他知晓我的思绪。
何时能在仙游寺相见,那是在秋天的潭水前与你重逢。

注释

何处:哪里。
感时节:感受季节的变迁。
新蝉:初夏开始鸣叫的蝉。
禁中:皇宫内。
宫槐:宫中的槐树。
秋意:秋天的气息。
风夕:傍晚的风。
花纷纷:花纷纷落下。
寄迹:暂时栖身。
鸳鹭行:比喻仕途,鸳鹭常指朝廷官员。
归心:内心的向往。
鸥鹤群:象征隐逸自由的生活。
王居士:对佛教徒或隐士的尊称。
忆白云:象征对自然或隐居生活的怀念。
仙游寺:地名,此处代指与友人相聚的地方。
潭前:潭水边。
秋见君:秋天见到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翰林院中感受秋意,怀念友人王质夫的情感。开篇“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两句,通过新蝉鸣叫的声音,传递出季节变换的讯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的“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描绘了深院中槐树在秋风中的景象,槐花随风飘落,如同雪一般。这样的景致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摹,也象征着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

“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情感寄托。鸳鹭、鸥鹤都是水鸟,它们在水面上留下的足迹或成群结队的场景,被赋予了诗人对友人相思之情的象征意义。

“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表明只有王质夫才能理解诗人怀念远方之地的情感。这里的“白云”既可能是自然景观,也可能隐喻着高洁或远大志向,而诗人的怀念则是在寻求心灵上的寄托。

最后,“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某个秋天,在仙游寺这样的清净之地,与王质夫重逢的愿望。这里的“潭前”可能指的是寺旁有一处水潭,或是诗人心中所构想的一片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独特的情怀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十二韵

我本江湖上,悠悠任运身。

朝随卖药客,暮伴钓鱼人。

迹为烧丹隐,家缘嗜酒贫。

经过剡溪雪,寻觅武陵春。

岂有疏狂性,堪为侍从臣。

仰头惊凤阙,下口触龙鳞。

剑佩辞天上,风波向海滨。

非贤虚偶圣,无屈感求伸。

昔去曾同日,今来即后尘。

中年俱白发,左宦各朱轮。

长短才虽异,荣枯事略均。

殷勤李员外,不合不相亲。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

自作浔阳客,无如苦雨何。

阴昏晴日少,闲闷睡时多。

湖阔将天合,云低与水和。

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

雾岛沈黄气,风帆蹙白波。

门前车马道,一宿变江河。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一字至七字诗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形式: 词牌: 一七令

七月一日作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

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

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

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