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觉禅师赋六湛堂

非湛非摇此法源,当机莫厌假名存。

直须过量英灵汉,方入无边广大门。

万境交罗元不二,六窗昼夜未尝昏。

翻思庞老事无别,掷剑挥空岂有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这不是永恒不变的方法源头,面对佛法不要厌弃它的象征意义。
只有真正超越寻常的英明汉人,才能进入那无边无际的广大佛门。
万物的境界交织其中并无二致,佛学的六种教义昼夜明亮未曾昏暗。
回想庞然大物庞居士的事迹,他抛剑空中哪会留下痕迹。

注释

非湛:非永恒不变。
非摇:非动摇。
此法源:佛法的源头。
当机:面对佛法。
莫厌:不要厌弃。
假名:象征意义。
过量:超越寻常。
英灵汉:英明的人。
广大门:无边无际的佛门。
万境交罗:万物交织。
元不二:并无二致。
六窗:六种教义。
昼夜未尝昏:昼夜明亮。
庞老:庞居士。
事无别:事迹并无特殊。
掷剑挥空:抛剑空中。
岂有痕:哪会留下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妙喜所作的《和觉禅师赋六湛堂》,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佛法的真谛。首句“非湛非摇此法源”暗示了超越表象的法性之源,强调不执着于任何固定的形式或概念。"当机莫厌假名存"则指出在修行过程中,不应厌弃一切方便的教化方式,包括象征性的语言。

接下来的诗句“直须过量英灵汉,方入无边广大门”表达了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超越常人的智慧,才能真正进入佛法的广大无边境界。"万境交罗元不二"揭示了万物尽管千差万别,但其本质都是同一的,即“不二法门”。

“六窗昼夜未尝昏”描绘了六湛堂的清净环境,即使日夜变化,禅心依旧明亮如窗。最后,“庞老事无别,掷剑挥空岂有痕”借庞老之事比喻修行者应如庞涓般放下执着,挥剑入空,不留痕迹,达到无我之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和意象,引导读者体悟佛法的深邃与广阔,以及修行中去除妄念、达到空灵境界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4)

释妙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俊禅人求赞

咄这担版汉,从来无所知。

曾经一顿饱,忘却累年饥。

动便触人讳,拍盲不识时。

平生没活计,赤手讨便宜。

形式: 押[支]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三五)

衲僧相见莫疑猜,布袋结头今日开。

露柱著衫南岳去,灯笼脱帽上天台。

只有云门木上座,终年无去亦无来。

有时独靠古屏畔,觑破门前下马台。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禅人求赞(其二)

邹搜敛似天烝枣,轻轻触著便烦恼。

身著如来三事衣,口中谤佛法僧宝。

从来纤芥不与人,一毫不就他人讨。

蓦然合眼入黄泉,定须聒噪阎罗老。

形式: 押[皓]韵

僧鹗禅人求赞

这汉一生空倔彊,偏向人前放软顽。

涅槃路上栽荆棘,解脱门前紧著关。

不别法身三种病,岂识楞严义八还。

谩把少林在孔笛,等闲吹过汩罗湾。

形式: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