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其五)

四海同风大道亨,由来天下共文明。

何堪举国如猴沐,乍喜朝阳有凤鸣。

好为读书留种子,莫因泥礼误苍生。

维持世教须贤辅,燮理无烦口舌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其五)》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警醒的言辞,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对道德风尚的呼唤。

首联“四海同风大道亨,由来天下共文明”,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强调了文化的普遍性和文明的共通性,四海之内共享同一文化之风,大道畅通,文明得以流传。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颔联“何堪举国如猴沐,乍喜朝阳有凤鸣”,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国家比作沐浴的猴子,讽刺了当时社会中某些人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的现象;同时,“乍喜朝阳有凤鸣”则以凤凰象征杰出人才的出现,表达了对真正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颈联“好为读书留种子,莫因泥礼误苍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应被繁琐的礼仪束缚,而应关注民生福祉。

尾联“维持世教须贤辅,燮理无烦口舌争”,呼吁社会需要贤能之士来引导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主张通过智慧而非争吵来解决社会问题,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也展现了其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何司直过访山庄

故人良晤在春初,谈笑忘忧慰索居。

投辖幸留连日雨,披襟快读十年书。

愧无异样金针度,赖有良言药石储。

岂独料量身后业,子孙犹得沐芬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酬漆古香学博惠题拙诗

寒雨山窗昼漏迟,春风触手见新诗。

针缘磁石投能合,弦入焦桐赏更奇。

自觉小巫惭我法,转凭大雅得吾师。

回思四十年前事,曾侍传经董子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戊辰二月初九日为内子陈淑人冥诞感赋(其一)

几番称寿庆团圆,岂料人生易百年。

今日空烦鸡酒奠,为卿举案转凄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戊辰二月初九日为内子陈淑人冥诞感赋(其二)

寐寞春寒穗帐空,灵魂疑近水仙宫。

翻思金雀花开日,犹在萱闱庇荫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