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六首(其四)

广陵琴与山阳笛,哀怨千年尚未平。

正始诸贤零落尽,山王去作晋公卿。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广陵的琴声和山阳的笛声,千年的哀怨至今仍未平息。
当初的名士们都已经凋零殆尽,山涛离开后成为了晋朝的高官。

注释

广陵:指广陵散,古代著名的琴曲,象征着悲凉的历史记忆。
山阳:地名,古代的山阳郡,这里代指笛声的发源地。
哀怨:表达悲伤和遗憾的情绪。
千年:时间跨度,强调历史久远。
零落:形容人才凋零,不再聚集。
山王:山涛,字巨源,西晋时期的重要人物。
晋公卿:晋朝的高官,指位高权重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的《读史六首》中的第四首,以广陵琴和山阳笛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人事兴衰的感慨。"广陵琴与山阳笛"暗指古代的两种著名乐器,广陵琴象征着高雅的音乐,山阳笛则代表了民间哀怨的情感。诗人通过提及这两样乐器,暗示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哀怨之情并未因时间流逝而消减。

"哀怨千年尚未平"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哀怨情绪的持久性,即使历经千年,人们对于历史的悲欢离合仍然深感共鸣。"正始诸贤零落尽"则借用了魏晋时期正始年间名士凋零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上贤能之士命运多舛的惋惜。

最后两句"山王去作晋公卿","山王"可能指的是山涛,他在魏晋时期曾为名臣,而"去作晋公卿"则意味着他后来官至高位。诗人借此暗示,即便曾经的贤者也难免陷入世俗权力的漩涡,这与前文的哀怨情感形成对比,寓言了历史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读史六首(其三)

旷怀雅思人人有,济世经邦事事无。

终日醉眠呼不醒,明朝典午代当涂。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读史六首(其二)

暮年百事已心降,床下无人拜老庞。

病眼欲开还又闭,偷看日影下西窗。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读史六首(其一)

逐鹿纷纷尽向秦,东门牵犬亦无人。

月宫稳上青冥去,桂树秋风老此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偶书

忧时耿耿丹心在,无事悠悠白日过。

万里山河音信少,一春风雨闷怀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