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

轻风淅淅,正园林萧索,未回暖律。

岭头昨夜,寒梅初发,一枝消息。香苞渐拆。

天不许、雪霜欺得。

望东吴,驿使西来,为谁折赠春色。玉莹冰清容质。

迥不同、群花品格。

如晓妆匀罢,寿阳香脸,徐妃粉额。好把琼英摘。

频醉赏、舞筵歌席。

休待听,呜咽临风,数声月下羌笛。

形式: 词牌: 尾犯

翻译

微风轻轻吹过,园林显得冷清,春天的气息还未真正到来。
昨晚山岭上,寒冷的梅花开始绽放,带来早春的消息。
花苞慢慢打开,但严冬的冰雪似乎还不允许它们尽情展现。
期待着,来自东吴的信使会带着春色从西边来,不知是为谁传递这份礼物。
这梅花晶莹剔透,气质高洁,与群花相比,格调完全不同。
如同晨起精心打扮后的女子,面容如寿阳公主般娇美,额头如徐妃般白皙。
请尽情欣赏这如琼瑶般的花朵,无论是宴席还是歌舞中。
不要等到风吹过,月光下听到羌笛的呜咽声,才后悔没有及时欣赏。

注释

萧索:冷清,寂静。
寒梅:在寒冷季节开放的梅花。
消息:这里指早春的信息。
玉莹冰清:形容梅花的纯洁和透明。
迥不同:非常不同,显著区别。
晓妆:早晨的妆扮。
寿阳香脸:比喻女子美丽的面容。
羌笛: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鉴赏

这首词作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喜悦,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孤寂和对过往美好的追念。轻风、园林萧索、未回暖律,营造出一个春意初生的氛围。岭头上昨夜寒梅初发,一枝花朵传递着春天的消息,而香苞渐拆却又让人感受到时光易逝和自然界的无常。

诗中“天不许、雪霜欺得”表达了对自然强烈意志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便是自然界的严酷,也无法掩盖春天到来的喜悦。望东吴,驿使西来,为谁折赠春色,这里的“春色”不仅指自然界的花开草绿,更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接着,“玉莹冰清容质”、“迥不同、群花品格”两句,通过对比寒梅与其他花卉的不同,以此强调了寒梅独特的美丽。如晓妆匀罢,寿阳香脸,徐妃粉额,这里借用历史上著名美女形容寒梅的艳丽,既是对美貌的赞颂,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中美好事物永恒不朽的一种寄托。

最后,“好把琼英摘”表达了诗人想要把握住这份美好的愿望。频醉赏、舞筵歌席,描绘了一幅欢乐宴席的场景,而“休待听,呜咽临风,数声月下羌笛”,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孤寂和淡远之情。整首词作通过对春天美好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应天长.庆新恩母八月三十

萱堂积庆,桂苑流芳,于门瑞蔼佳气。

正属仲秋弥月,称觞对此际。西王母、来人世。

拥佩从、尽皆珠翠。彩庭下,争看蓝袍,衬斑斓戏。

富贵有谁同,四德躬全,五福由来备。

况善断机迁教,轲亲实无异。看看仕无淹滞。

即召入、佐君经济。愿延寿,鸾轴金花,年年加赐。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快活年

蛩吟声不住。

形式: 押[遇]韵

折丹桂.七月廿八

初秋两两留蓂荚。算恰是、生申佳节。

祝君寿阅八千秋,岁岁对、长空皓月。

威宣比部推刚决。气凛凛、秋霜争烈。

滩头双鶒看飞来,便有诏、催归天阙。

形式: 词牌: 步蟾宫

折红梅(其三)

忆笙歌筵上,匆匆见了,□□相别。

红炉暖、画帘绣阁,曾共鬓边斜插。

南枝向暖,北槛里、春风犹怯。

也应别后,不减芳菲,念咫尺阑干,甚时重折。

清风间发,如天与浓香,粉匀檀颊。

纱窗影、故人凝处,冷落暮天残雪。一轩明月。

怅望花争清切。

便教尽放,都不思量,也须有,蓦然上心时节。

形式: 词牌: 折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