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吴湖帆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景的词,以钱叔美的《碧浪春晓图》为灵感。诗人通过对画面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春日景象。
"松壶悄隐閒无语",诗人以松壶的静默无声,暗示了清晨的宁静,也暗寓画中的闲适氛围。"夜深沈香炷"则进一步渲染出夜晚的余韵,沈香燃烧的香气与黎明的交接,增添了神秘感。
"翠山凝黛浴鸥波,点点真珠雨",诗人运用比喻,将青山比作黛色女子,鸥鸟在波光中飞翔,仿佛珍珠般的雨滴洒落,形象地描绘出山水间的灵动与湿润。
"笔花轻舞如飞絮",诗人赞美画中笔触的轻盈,如同飞舞的柳絮,展现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面的动态之美。"淡妆难重数",则形容画中人物或景物的素雅,难以用言语充分描绘。
最后两句"画中碧浪可人来,问何处,曾逢否",诗人直接向画中问道,这如画的碧浪是否曾出现在现实中的某个动人场景,表达了对画中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画中的春景,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