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飞花寂寂燕双双,南客衡门对楚江。
惆怅管弦何处发,春风吹到读书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飞花寂寂燕双双”,开篇即以飞舞的花瓣和成双的燕子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这里的“寂寂”不仅形容了环境的宁静,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
“南客衡门对楚江”,诗人以“南客”的身份,站在衡山门前,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楚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景色,更透露出诗人的旅途之感和乡愁。
接下来的“惆怅管弦何处发”,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惆怅”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舍与忧虑,而“管弦何处发”则是在询问自己何时能够找到那份心之所向,或者是在寻找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这里的“管弦”暗指古代的乐器,可理解为诗人希望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春风吹到读书窗”,则是将自然界的生机与个人的学习、思考联系起来。“春风”不仅带来了温暖和生命力,也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滋润。这一句既描绘了诗人沉浸于书卷中的情景,也表达了一种对知识追求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日的景物,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不详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山川百战古刀州,龙节来分圣主忧。
静守化条无一事,春风独上望京楼。
千株桃杏参差发,想见花时人却愁。
曾忝陆机琴酒会,春亭惟愿一淹留。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
雨滴闲阶清夜久,焚香偏忆白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