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曝书亭联

会须上番看成竹;何处老翁来赋诗。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汪懋麟为朱彝尊曝书亭所撰之对联。汪懋麟以细腻笔触描绘了朱彝尊书房中竹子与赋诗的情景,既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也流露出对读书与创作的热爱。

“会须上番看成竹”,“会须”二字,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上番”则暗示四季更迭,竹子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看成竹”则直接点明了观赏的对象,竹子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文人心中追求的精神象征。这句话整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竹子在四季变换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仿佛是自然界中的一曲四季歌。

“何处老翁来赋诗”,“老翁”一词,既是对朱彝尊年长身份的描述,也暗含了对文人风骨的敬仰。赋诗,不仅是对竹子美景的赞美,更是文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将朱彝尊的形象与创作活动紧密相连,表现了他作为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联通过“会须上番看成竹”与“何处老翁来赋诗”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朱彝尊书房内外的景象,更体现了文人与自然、与生活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及他们通过创作表达内心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深刻内涵。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挽张少斋联

是马伏波一流人,论定盖棺,薏苡明珠空有谤;

望玉门关万里外,酒残闻笛,春风杨柳共招魂。

形式: 对联

挽林天龄联

两世契交情,溯从事丹铅,诸昆亲炙多年,获教岂徒身受益;

一朝悲永诀,看公归素旐,伯兄宦羁斯地,临风不独我伤神。

形式: 对联

挽林天龄联

以文字结主知,卅年扬历清华,轺车衔命,讲幄宣勤,仆仆半生,遂以勤劳婴宿疾;

惟仁人宜寿相,半百光阴荏苒,一椽仅蔽,二顷难谋,萧萧清况,博将遗泽付诸甥。

形式: 对联

挽林天龄联

以身许国不及私,力疾而衡文,从容而坐化,岂真仙乎非死,死固乐矣生奈何,妻也子也弗在侧;

惟我相从为有素,因缘则翰墨,恩谊则弟兄,可怜病望其来,来未几时君又逝,医耶药耶咎伊谁。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