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彭慰高的《蒲庵观荷赠张东亭》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静谧画面。首句“高柳疏蝉雨后声”,以蝉鸣和疏落的柳叶衬托出雨后的清新,蝉声显得尤为悠长。次句“槿篱门掩小舟横”,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宁静,篱笆门内停泊着一叶小舟,增添了闲适的意趣。
第三句“残荷半亩鼻功德”,将视线转向池塘,残荷虽败,却依然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美,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禅意。“止水一奁心太平”,以平静如镜的水面象征内心的安宁,表达了对平和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绛雪山中参道味”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山色比喻为红霞,暗示了深沉的修行之道。“白云槛外悟浮生”,则借白云和门槛外的景象,启发人们看破人生的虚无,领悟到生命的无常。
尾联“祇愁里闬形憔悴,饥溺何人共此情”,诗人担忧世态炎凉,人们困苦不堪,无人能共享这份对人间疾苦的关怀,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悲悯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