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武祥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的《舟中忆内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身处舟中,思绪万千,回忆起与家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深刻体悟。
首句“病里难为别”,描绘了诗人因病在身,不得不与亲人分别的无奈与痛苦。接着,“饥驱只自惭”一句,表达了诗人因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家人,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的情感。
“封侯君尚悔,作客我何堪。”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反思与自我审视。他或许曾经渴望过封侯拜相,但如今回想起来,却感到后悔;而作为客居异乡之人,诗人更是深感难以承受。
“骨肉离情重,风尘世味谙。”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世俗生活的洞察。骨肉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他倍感沉重,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则让他深刻理解了人生的复杂与艰辛。
最后,“何年遂偕隐,一棹返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他渴望能够与家人一同归隐山林,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生活,回到江南水乡,过上一种简单而自由的日子。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