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堂

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

王者本无外,驾言苏远民。

瞻彼草木秀,感此疮痍新。

登堂望稽山,怀哉夏禹勤。

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

愿同越句践,焦思先吾身。

艰难务遵养,圣贤有屈伸。

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

形式: 古风

翻译

六条龙驾驭着车驾穿越淮海,无数骑兵逼近吴地渡口。
君王的本质本无边,出行只为安抚远方的百姓。
看到草木茂盛,感叹战后的创伤犹新。
登上厅堂眺望稽山,怀念大禹治水的辛勤付出。
神明般的功绩如此伟大,后人受惠于他的仁德。
我愿效仿越王勾践,以无比的决心先人后己。
面对艰难,我们应遵循养育之道,圣贤也有退让之时。
高尚的风范激励君子,我的心意寄托在像范蠡那样的忠臣身上。

注释

六龙:古代天子出行的仪仗,象征尊贵。
淮海:古代河流,这里指广阔的地区。
王者:君主,这里指皇帝。
驾言:出行,驾车前往。
苏远民:安抚远方的人民。
疮痍:战争留下的创伤。
稽山:古代名山,位于浙江绍兴。
夏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神功:伟大的功绩。
越句践:越国的君主,曾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焦思:极度忧虑,深思熟虑。
圣贤:品德高尚的人。
屈伸:进退,比喻应对各种情况。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种蠡臣:指范蠡,越王勾践的谋臣,善于治国和隐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的历史画面,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展示了君主的威严和国家的强盛。王者本无外,驾言苏远民,则表达了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与教化。瞻彼草木秀,感此疮痍新,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对于战争后果的感慨。

登堂望稽山,怀哉夏禹勤,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古圣君夏禹的事迹,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神功既盛大,后世蒙其仁,则是对历史伟人所建奇功的赞颂,以及这种伟业如何惠及后世的深刻认识。

愿同越句践,焦思先吾身,是诗人表达了自己追随古圣先贤步伐,内心的忧虑和自我要求。艰难务遵养,圣贤有屈伸,则是在强调,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道德,不忘初衷。

高风动君子,属意种蠡臣,是诗人借用自然景象来激励自己和他人,要像高洁的风一样,有着高尚的情操;而“属意种蠡臣”则是在表达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君德民性的深刻思考和自我修养的坚定决心。

收录诗词(130)

赵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戎州

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

瘦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

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

自顷方从化,年来亦款关。

颇能贪汉布,但未脱金镮。

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渔父词(其五)

扁舟小缆荻花风,四合青山暮霭中。

明细火,倚孤松,但愿樽中酒不空。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词(其十一)

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

轻破浪,细迎风,睡起蓬窗日正中。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词(其十五)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

唯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

形式: 词牌: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