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言忧》,是清代诗人沈光文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忧虑与遗忘忧虑的思考,以及在面对安危与进退时的谨慎态度。
首句“明识忧无用”,点出忧虑的价值有限,明示了对忧虑的反思。接着“忘忧实不能”则指出即便尝试忘记忧虑,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种矛盾的表达,反映了人内心深处对于忧虑难以摆脱的无奈。
“安危思覆卵,进退履春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在安危与进退之间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覆卵比喻安危之重,春冰则暗示了行动的谨慎与风险。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抉择的深刻思考。
“怀杞终何益,支天未可凭”进一步深化了对忧虑与行动关系的探讨。杞人忧天的故事被引用,强调忧虑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成为负担。同时,“支天未可凭”则暗示了寻找依靠或解决方案的困难性。
最后,“东山谁稳卧,怀想古凝丞”表达了对隐居避世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智者的怀念。东山隐居,是中国古代文人逃避现实、寻求心灵宁静的一种方式。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可行,是否能真正解决内心的忧虑,成为了诗人深思的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忧虑、抉择、依赖与隐逸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