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鸡》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中听到鸡鸣后的复杂心情与思乡之情。
首句“落落复如此,漫漫夜复长”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寂、漫长之夜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等待与孤独。接下来,“一鸡惊客梦,十载滞他乡”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异乡人的视角,鸡鸣打破了沉睡,唤醒了深藏的思乡之情,十年的羁旅生涯,让这份情感更加浓烈而难以释怀。
“齐井三更月,秦关万里霜”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寒冷,月光洒在齐地的井边,霜花覆盖着秦地的关隘,时空的距离与自然的冷寂交织在一起,加深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不知谁待旦,愁老入清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等待天明的过程中,是愁绪还是狂放?是无奈还是抗争?这种内心的冲突,反映了诗人面对长期离家、思乡之苦时的复杂情绪。
整首诗以鸡鸣为引线,串联起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