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翻译

池塘水满,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独自登上柳树旁的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一会又放下手中花枝,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注释

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弄晴:展现晴天。
霏霏:雨雪密也。
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
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
”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落寞的画面。"落红铺径水平池",红花凋零,铺满了小径,水面静如镜,细雨轻洒,使得天气时晴时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杏园憔悴杜鹃啼",杏花凋零,杜鹃鸟的啼声更增添了春天将逝的凄凉气氛。

主人公独自登上柳树环绕的画楼,倚着栏杆,手中轻轻捻着花朵,无声地释放着心中的情感。"放花无语对斜晖",这一动作表达了她对春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无尽的思绪。最后,词人以"此恨谁知"收尾,流露出一种无人理解、难以言表的孤独与哀伤。

总的来说,秦观的《画堂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展现了春天消逝时的寂寥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画堂春.本意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雨中花慢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

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寄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青门饮

风起云间,雁横天末,严城画角,梅花三奏。

塞草西风,冻云笼月,窗外晓寒轻透。

人去香犹在,孤衾长闲馀绣。

恨与宵长,一夜薰炉,添尽香兽。前事空劳回首。

虽梦断春归,相思依旧。

湘瑟声沈,庾梅信断,谁念画眉人瘦。

一句难忘处,怎忍辜、耳边轻咒。

任人攀折,可怜又学,章台杨柳。

形式: 词牌: 青门饮

临江仙.二首(其二)

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

寻思模样早心忪。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

遥怜南埭上孤篷。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