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溪获大木歌

大材用世不可测,每自沦落升高隆。

君看武溪蛰古木,一朝远致黄堂中。

黄堂旧梁危嶷嶷,久待瑰奇更蠹蚀。

武溪父老不自私,为言水中有钜植,根节槎枒良可识。

太守遣吏往视之,陈牲酾酒先告祠。

踏泥直恐龙奋跃,抉石犹疑天倒垂。

伐之铮铮金铁鸣,黑洳渍入霜皮赪。

千夫挽绠土窍裂,迅雷走雨溪灵惊。

归来绳削腾高架,藻绘风生动清夏。

何年汨没泥滓馀,一日州民拜其下。

人生出处安可常,苦心未朽终腾骧。

君不闻丰城地底剑,苌弘土中血。

千年化碧安可縻,亦有龙光斗牛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武溪获大木歌》描绘了一段关于发现并利用巨大木材的故事。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大材被发现的不易和其最终被赋予重要用途的过程。

首句“大材用世不可测”,暗示了这株木材的非凡品质和未知潜力。接下来,“每自沦落升高隆”描述了木材历经磨难,从低处到高处的变化,预示着它的命运转折。

“武溪蛰古木,一朝远致黄堂中”形象地描绘了木材从溪边古木变为厅堂栋梁的过程,显示出其价值的提升。然而,“黄堂旧梁危嶷嶷,久待瑰奇更蠹蚀”则揭示了旧梁的破败与新材的到来形成鲜明对比。

“武溪父老不自私”表达了当地人的无私精神,他们发现了木材的价值,并上报给太守。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绘了伐木、搬运和祭祀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这株木材的敬畏和尊重。

“归来绳削腾高架,藻绘风生动清夏”描绘了新梁安装后的景象,为人们带来清凉和活力。而“何年汨没泥滓馀,一日州民拜其下”则寓意木材虽曾沉埋,但最终得到了人们的尊崇。

最后,诗人以“人生出处安可常,苦心未朽终腾骧”作结,借木材的经历寓言人生起伏,坚韧的心志终将获得成功。结尾两句“君不闻丰城地底剑,苌弘土中血”引用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大材的价值和不凡来历,以及它如剑光、龙光般闪耀的特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大木的材质之美,也寓含了对人才被发掘和重用的感慨,富有哲理和深意。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马图

天马西来掠西极,君门万里踏云入。

紫塞秋回玉颊明,黄河夜渡拳毛湿。

高冠圉人不敢骑,拄策却立当前墀。

半垂丝缰龁青草,明日银鞍趁班早。

形式: 古风

南山谣

淮西流民望南徙,掠财昼入南山里。

裹枪负挺八十人,拒敌乡民四人死。

流民只说江西熟,得食仍嗔食无肉。

扶伤救死官不闻,乡民还对流民哭。

东家击豕西家牛,撤屋烧火当街头。

自言性命如粪土,一死不异淮西州。

乡民不怕逢豺虎,共承只怕流民怒。

老翁夜出烧纸钱,祈神夜送流民去。

从今莫愿多丰年,第一莫旱淮西田。

流民不来贫亦好,鸡犬全家永相保。

形式: 古风

寄西山郑子纲自邵武校官归

五月双溪上,垂杨千万枝。

春风碧水远,旦旦鸣黄鹂。

黄鹂惊飞日欲暮,念家却在南平住。

林塘高馆一逢君,千里羁愁散烟雾。

闻子昔者居西山,把书曰在青松间。

新移苓术且未斸,旧种薜萝应可攀。

武阳校官归未久,瘴疠还闻古来有。

红窗鹦鹉唤客名,青叶槟榔劝人酒。

寻幽忆过东平来,丹山碧霞仙掌开。

武夷山人住九曲,柴门不出生青苔。

中轩松竹题诗遍,宁许时流漫相见。

名姓先承紫凤书,褐冠不上金銮殿。

时来空谷行采薇,石田草生秋林稀。

往来物色不可得,使者空向江南归。

我惭羁穷少颜色,闻此伤情岂终极。

芳筵置酒清夜半,月出登楼动悽恻。

萧萧水气浮南湖,繁星丽汉光有无。

梧桐叶高白露下,起舞为子听啼乌。

君家兄弟才名早,幢憧冠盖闽湘道。

芳年苦志思奋励,莫遣秋风动原草。

由来聚散日纷纷,此别音书何处闻。

百丈岭前应念我,象牙潭上却寻君。

形式: 古风

谒靖安昭灵庙赋柬袁茂才

昭灵古祠蔚森爽,祠下流波日奔荡。

啼鸦枯柳当两楹,落日青峰照银榜。

秭归西阻蜀江口,云盖风舆自来往。

常时酾酒击鸣鼓,辄有灵风动虚幌。

楚王宫殿久寂寞,万里晴云色苍恍。

神龙自合晦渊潜,凤鸟胡为在罗网。

此邦祠宇出何代,恍惚湘楚同风壤。

石竹丛深山鬼愁,江篱花落文鱼上。

清秋旅怀百忧集,感子追游慰遐赏。

明时礼乐遍寰宇,肯使幽忠滞榛莽。

享仪每诏县官给,祀典犹闻宗伯掌。

捍菑禦患光故国,愤义终能肃群仰。

湘南屯戍苦未休,长笑因之起悲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