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华寺二首(其二)

连日登山意未阑,今朝又宿白云间。

帘帏寂寂心初歇,星斗垂垂手可攀。

竹叶煮汤消夜渴,杏花留雨作春寒。

碧鸡且莫啼清晓,一枕华胥睡正安。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紞的《登太华寺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连续多日登山后,在太华寺过夜的情景。首联“连日登山意未阑,今朝又宿白云间”表达了诗人对登山活动的深深热爱和流连忘返之意,仿佛在山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颔联“帘帏寂寂心初歇,星斗垂垂手可攀”通过描绘寂静的环境和触手可及的星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展现了寺庙夜晚的静谧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

颈联“竹叶煮汤消夜渴,杏花留雨作春寒”则通过生活细节,如以竹叶煮汤解渴,以及杏花雨带来的春寒,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之美。

尾联“碧鸡且莫啼清晓,一枕华胥睡正安”中的“碧鸡”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报晓之鸟,诗人希望它在清晨不要打扰自己,因为此时他正沉浸在梦乡,享受着难得的安宁。整首诗以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3)

张紞(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洪武初,选拔为经明行修,为京兆教授。后历任东宫侍正、通政司左参议、通政使、布政司左参政等官职。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用武力平定了云南,朱元璋下诏派主持云南政务:“今命卿西南方面重任,君子道兴之所然。且云南诸夷杂处之地,若欲治安,非出群之材不可。卿必忠可格天,诚可会人,朕之生灵是幸”(见《云南机务钞黄》)。云南聚居着20多个少数民族,自然资源丰富,文化教育落后,历来为中原统治者目为“蛮服”之地

  • 字:昭季
  • 籍贯:富平县雷古坊中张村
  • 生卒年:?—1403年

相关古诗词

赠周玄初尊师

仙人长鍊九华丹,时有龙来向大还。

曾捧灵符归海上,故将霖雨洒人间。

紫箫吹月鸾双舞,白氅披云鹤共閒。

兰圃未滋春向暮,早须一噀破天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对酒

对酒勿伤,偶会何常?今日同堂,出门异乡。

同堂之乐,乐过千春。来日大难,苦口焦唇。

翩翩飞燕,冬藏秋见。邕邕鸿雁,翱翔云汉。

顾尔百鸟,啸侣鸣俦。我欲弯弓,其声啁啁。

此物虽微,拙诚所慎。爱屋及乌,柔远能近。

吴中白苎,细若缣素。制为君袍,愿君永御。

形式: 四言诗

会庆堂

飘飘山上云,乃在谷中藏。

风吹万里去,何当还旧乡。

阿翁昔居乡,黑发坐高堂。

手栽堂前树,日夕望阴凉。

不意偶飘逐,云路浩茫茫。

阿翁今来归,树已如人长。

闾里相庆贺,出入有辉光。

东畎种菽粟,西畎种稻粱。

南畎种菅麻,北畎种柔桑。

收稻持作饭,采桑持作裳。

上以输井税,下以奉蒸尝。

阿翁有两儿,两儿复有郎。

蛰蛰宅中居,婉婉有义方。

阿翁升堂坐,子孙列两傍。

阿翁出门去,板舆相扶将。

日入始言归,侍婢献羹汤。

人生贵庆乐,此乐殊未央。

传与翁后人,守之慎勿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毛沧儿歌

毛沧儿,毛沧儿,沧儿生在兰沧西。

兰沧去天万有三千里,土人花脚金两齿。

沧儿之父名声达天子,天子遣使远召之,沧儿随父来京师。

沧儿年几何?三岁尚不足,两岁颇有余。

顶犀眼漆唇抹朱,学语未成意态殊。

麒麟之子,宛马之驹,产自绝域升天衢,人言传书有种非尔雏?

尔父年几何?五十逾六未及耆。

十五年落西南夷,西南之人愚不识,长官麾呵妇女笑骂儿童欺。

昔辞乡里六亲俱,白发黄口同系累。

一家尽死,一身在载锡,尔胤惟有天公知。

天公知,又锡尔冠爵,带而裳衣,脱尔介胄,参龙虎夔。

毛沧儿,毛沧儿,好儿子,尔父老矣。

望尔似尔父,尔宗有光。祝尔长大,无诸祸殃。

吐尔锦心绣肠,出擅昭代之文章,如马、班、燕、许鸣汉唐。

毛沧儿,毛沧儿,父友作歌听勿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