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武康王居正

曾向清溪采白蘋,江东日暮别经春。

投金濑上思归客,浮玉山前忆故人。

千里云萍应念我,一庭风树敢忘亲。

挂蓑石暖苔衣厚,拟买渔舠作近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曾经在清澈溪边摘白蘋,江东的日暮已度过春天。
在金色的溪流上怀念归乡之人,浮玉山前想起旧友。
千里之外的云和萍应该会想念我,满院的风和树怎能忘记亲人。
披着蓑衣坐在温暖的石头上,打算买只渔船作为近邻。

注释

曾:曾经。
向:对着。
清溪:清澈的溪流。
采:采摘。
白蘋:白色浮萍。
江东:长江以东地区。
日暮:傍晚。
别:告别。
经:经历。
春:春天。
投:投掷,此处指思绪投向。
金濑:金色的溪流。
思归客:思念归家的人。
浮玉山:比喻美好的山峰。
忆:回忆。
故人:老朋友。
云萍: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应:应当。
念:想念。
一庭:整个庭院。
风树:风吹树木。
敢:怎敢。
忘亲:忘记亲人。
挂:披挂着。
蓑:蓑衣。
石暖:温暖的石头。
苔衣:长满青苔的衣服。
厚:厚实。
拟:打算。
买:购买。
渔舠:小渔船。
作:作为。
近邻:邻居。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题目为《寄武康王居正》。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曾向清溪采白蘋,江东日暮别经春。”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清溪中采摘白蘋的情景,以及感叹江东黄昏时分与春天的告别,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自然界生机的赞美。

“投金濑上思归客,浮玉山前忆故人。”诗人在这里借助对金濑、玉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作为旅途中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于旧友的怀念之情。

“千里云萍应念我,一庭风树敢忘亲。”这两句通过云萍和风树的形象,强调了即便在遥远的地方,也不忘记那份深厚的情谊。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越空间距离的深情厚谊。

“挂蓑石暖苔衣厚,拟买渔舠作近邻。”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渔舟,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愿景。在这里,温暖的石头和浓密的苔藓构成了一个宁静而舒适的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归隐生活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寄赵春洲莫两山

湖山满目旧游空,风景荒凉客路穷。

雨意忽生桐叶外,秋光都在木樨中。

乾坤混混多游骑,江汉寥寥有断鸿。

自古隐人多嗜酒,却怜无酒醉新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屠存博

三年尘土白须眉,拟向西湖濯客衣。

林下杜鹃犹劝去,海边鸥鸟亦知几。

及瓜将得葵丘代,存菊须寻栗里归。

见说中山屠博士,乡心也趁白云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戚子云

七不能堪一不成,閒云自恨出山轻。

柳枝骆马爱心断,莼菜鲈鱼归兴生。

薄宦栖栖留泮水,故人渺渺隔台城。

对床风雨何时卜,共剪青灯话到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梁中砥

句曲峰峦翠倚天,琳宫琼馆宴神仙。

水程才隔一百里,脚债未偿三十年。

几拟看山携酒去,相期听雨对床眠。

何当拨遣尘间事,一试松根喜客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