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屋洞至法相寺一首

性分各有极,修意江海上。

采药仍景台,颛老乃希向。

披情乐林草,夙驾遨云嶂。

阳岫方缅观,阴崖载亏望。

壁阙时悚怖,洞闼恣登降。

觉路驰访踪,开士礼趺相。

形忘躬有蜕,理止神非丧。

承泉代绠汲,托基排垒创。

安道志岂渝,兴公怀自亮。

沉冥常内足,高寄无所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石屋洞至法相寺的旅程,展现了其对自然与禅宗哲学的深刻感悟。诗中以“性分各有极,修意江海上”开篇,点明了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采药仍景台,颛老乃希向”,通过采药和向颛老学习,表达了对自然和古老智慧的追求。“披情乐林草,夙驾遨云嶂”则展现了诗人漫步于山林间,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心情。

“阳岫方缅观,阴崖载亏望”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阳面的山峰令人遐想,阴面的悬崖则引发深思。“壁阙时悚怖,洞闼恣登降”则描述了在险峻的山壁和幽深的洞穴中探险的惊险与自由。

“觉路驰访踪,开士礼趺相”表现了诗人追寻真理的道路,与僧侣的相遇与交流。“形忘躬有蜕,理止神非丧”表达了诗人超越物质形态,心灵得到升华的境界。

“承泉代绠汲,托基排垒创”暗示了诗人汲取自然之水,创造新的生活基础。“安道志岂渝,兴公怀自亮”引用古人名言,表达了坚守信念,内心光明的决心。

“沉冥常内足,高寄无所让”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平静,以及对高远境界的追求,不为外物所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融合之美。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并南峰后攀风篁岭酌龙井泉览神运片云二石一首

旭舆缭金滩,晨坞罙绿阙。

寥阒灵异乡,荒䀛遁沦辙。

穹林隐天崇,纡涧洒流折。

中屦都澹清,耳目亦莹澈。

嶕升揽英颢,崒止轶埃壒。

风篁伫新郁,龙泉饮古渫。

萧楼始一跻,妙石得双阅。

霄中仙掌抗,霞里片云揭。

迹閟丹鲤藏,事往银简灭。

恨不总羲辔,处此玩恬悦。

形式: 古风

发潮音楼峻崖西越永清坞狮子峰上一首

晞阻谓有穷,讯高云可达。

剪削何当上,冥昧且兹发。

天表既排度,山野遂侈阔。

新禅宅窈窱,古隘际阊阖。

松莽非人宁,芝秀有真掇。

耸崖愕四矫,潮江眙两匝。

纬带万畛殊,烟云千里合。

归乘中谷风,萧条感林飒。

形式: 古风

出谷口循涧历三竺寺经神尼舍利塔观飞来峰诸洞一首

嶈嶈降山口,回回厉涧浔。

连络五峰奥,缀抱三竺林。

閒清履化国,脱落讽宝音。

都泯尘惑相,拭写缠倒心。

头陀遘玄侣,孑苦寓丹岑。

岩扉瞬尔隔,洞府倏在临。

外拥垒拆裂,中虚启委深。?窗非斲设,窅奥岂端寻。

即眷宛光怪,历伫骇森阴。

信矣仙灵治,故非世所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上北高峰顶四览从灵隐山下憩韬光庵深处一首

半陟神巳慄,极振目逾眩。

分野炤可指,山云讵能辨。

藩周县界络,江末海光见。

松表鼯叫清,崖间羽栖宴。

东月巳吐晖,西骊将陨绚。

创观世可遗,薄返情犹眷。

翠微搆翳隐,初春沃葱茜。

餐霞哂他晚,遁谷矜我先。

物轨谅有齐,意适无所羡。

逍遥嗣永言,抒心布朋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