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志感》由清代诗人陆次云所作,通过其深邃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关系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见解。
首联“人生当遗显,每淡布衣交”,开篇即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显赫的地位,而在于能够与平凡的百姓保持真诚的交往,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尚情操。
颔联“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权力与平民关系的看法。他指出,在权力的高处,很少有人会记得那些处于底层的百姓,而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即便身处高位,仍能心系草根、不忘本色的人。
颈联“朱轮来北阙,土室访西郊”,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朱轮代表权贵,北阙象征权力中心;土室则象征着民间,西郊则是远离尘嚣的地方。这一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社会阶层差异的关注,以及对于那些能够跨越鸿沟、关注普通民众疾苦的高尚品格的赞美。
尾联“古道今还在,淳风近有巢”总结全诗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美德和淳朴风气的向往。他认为,尽管时代变迁,但古人的道德准则和淳朴之风并未消失,它们如同巢穴一般,是社会和谐与人心向善的根基所在。
综上所述,《志感》不仅展示了陆次云对于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公正、人性美好以及传统美德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思考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成为了后人了解和欣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