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中山西山诸胜

尝考舆地志,清州多名胜。

北地汶篁少,修竹此独盛。

万竿拱西岭,扶苏封蹊径。

中山更奇绝,飞泉喷石磴。

散注成瀑布,云日共辉映。

读此早神往,颇耽游观兴。

如何览古馀,名实均未称。

岂系闻见异,抑或陵谷更。

始叹尽信书,未免讥过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中山西山诸胜地的访问与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州的名胜风光,尤其是对竹林和瀑布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

首句“尝考舆地志,清州多名胜”,开篇点明了清州的地理位置及其丰富的自然景观。接着,“北地汶篁少,修竹此独盛”两句,对比北地稀少的竹林,强调了清州竹林的独特繁茂,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万竿拱西岭,扶苏封蹊径”描绘了竹林围绕着西岭,如同万竿翠竹拱卫着山路,形成了一条幽静的小径。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竹林以生命力,使画面更加生动。

“中山更奇绝,飞泉喷石磴”则转向对中山的描述,突出其瀑布的壮观景象。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冲击石阶,形成一幅动态的水景图,与阳光、云雾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散注成瀑布,云日共辉映”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美丽,水流分散汇聚成瀑布,与云朵、阳光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绚丽的画面。

最后,“读此早神往,颇耽游观兴。如何览古馀,名实均未称”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美景的向往之情以及实际游览后的感受。他感叹于自己对这些名胜的期待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差距,提出了疑问:“是由于个人的见闻不同,还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变化的敏感与思考。

“始叹尽信书,未免讥过听”则是对前文疑问的回答,作者反思道:仅仅依赖书本知识去理解自然景观,有时难免会有误解或偏差。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知识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清州名胜的生动描绘,也是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知识与实践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

收录诗词(6)

钱梓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登峭帆亭

旅馆无情绪,旗亭忆旧游。

山河犹似昔,风景已成秋。

稚燕随群戏,残蝉曳响流。

莼鲈归兴动,倍觉起离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沧洲览古五首木门城

去国情何恝,悠然爱独醒。

岂无兄弟友谊,良友负幽冥。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将至兴济望运河帆影

竿影如林立,湾环野渡横。

帆从村畔转,水绕地中行。

风静千艘稳,波澄两岸平。

我来缘乞米,又复向春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蒋春岩明府

天地有明晦,大道无古今。

但使藩篱固,物交岂能侵。

先生阐绝学,奥义窥精深。

易简握要枢,翕辟在一心。

说诗持其柄,片语蔽贞淫。

诸经本同源,尼聃无商参。

乘彼王乔舄,鸣兹单父琴。

山林避不若,畏如神禹金。

我一风尘士,垂老始投簪。

每于仙吏堂,屏息奉德音。

传灯资觉路,四座共照临。

知及不能守,日与世浮沉。

皎皎天上月,众壑分晴阴。

磊磊涧中石,异苔而同岑。

暗室生虚白,恍惚不可寻。

执鞭吾所愿,西日已平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