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岘山精舍

山寺閟精庐,移居性所适。

宁知宾客稀,渐与城市隔。

冈峦何秀美,苍翠还日夕。

夏木密以阴,幽鸟来几席。

开窗见渔舟,湖水清且碧。

焚香日晏坐,遣兴在篇籍。

余本迂散人,禅林亦静僻。

兹焉遂吾好,已矣思屏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表从繁华尘世移居至岘山精舍的宁静生活。首句“山寺閟精庐”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的氛围,接着“移居性所适”则直接点明了诗人选择此地居住的原因——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契合。

“宁知宾客稀,渐与城市隔。”这两句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与山中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向往。接下来,“冈峦何秀美,苍翠还日夕。”赞美了山中景色的秀丽与四季变换之美,尤其是那苍翠欲滴的山色,随着日暮而更加迷人。

“夏木密以阴,幽鸟来几席。”描绘了夏日里树木繁茂、浓荫蔽日的景象,以及与之相伴的鸟鸣声,营造了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进一步,“开窗见渔舟,湖水清且碧。”则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湖水的清澈与渔舟的悠然自得,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最后,“焚香日晏坐,遣兴在篇籍。”描述了诗人闲暇时焚香静坐、阅读书籍的情景,体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余本迂散人,禅林亦静僻。”表明了诗人原本就是追求淡泊名利、内心宁静之人,即使在禅林这样的静僻之地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兹焉遂吾好,已矣思屏迹。”则表达了诗人在此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并期待着彻底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更加自由自在的日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移居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

袁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卢师陈所居五坞山房

吴邦表灵隩,山水蕴清嘉。

缅惟南横胜,玄䆳诚难誇。

飞泉悬白云,叠巘栖赪霞。

连冈尽丛竹,密坞多桃花。

信美可以居,僻性思移家。

君家南横侧,搜讨穷幽遐。

俯临北麓峻,曲抱南湖斜。

丹房閟芝术,列墅罗桑麻。

既寡徵税忧,兼无城市哗。

兹乐宁外奖,圭组亦何加。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寻秋

寻秋穷远山,山尽秋无限。

西日已含情,万里空在眼。

白云天外来,晴风自舒卷。

野含群秀明,川瀰双涯浅。

余生际无为,长啸发孤巘。

形式: 古风

冬夜

漫漫冬夜长,荧荧孤烛光。

山人自无寐,况栖修竹房。

修竹夜淅沥,萧洒吟寒螀。

朗月照户庭,鸣泉归故塘。

别叶弃寒风,馀芳委严霜。

东壁正中昏,振衣起徬徨。

徬徨岂有他,望道吁升堂。

悠悠岁云暮,遐哉犹面墙。

寸阴与弹指,久近不可量。

千古在须臾,安得不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斋居杂述

蟋蟀已在堂,凉风来飕飕。

田作穫且盈,岁晚役车休。

置酒会四邻,满坐半白头。

今我不为乐,日月如置邮。

昔与颠沛遭,蛾眉苦多仇。

归来幸此身,何惜百觥酬。

人生贵知足,相勖戒多求。

菡萏泽之陂,桂树山之幽。

五亩宅其间,可以常优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