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麦秀两歧歌》由明代诗人沈槩所作,描绘了明朝时期丰收景象的生动画面。诗中以“九五飞龙起淮泗”开篇,寓意国家繁荣昌盛,接着描述了瑞麦从宝鸡远道而来,象征着吉祥与祥瑞。随后,诗人通过“迩来七十有馀年”这一句,回顾了时间的流逝,强调了历史的变迁。
诗的主体部分,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春日里的好风、甘雨以及田野间的景象:“大田沃野浙东西,尔亩我疆天宠渥。”这句诗形象地展现了大地的肥沃与自然的恩赐。接着,诗人通过“桑阴碧浪自粼粼,垄上黄云何漠漠”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进一步渲染了丰收的喜悦。
“金茎翠旗光陆离,金粉飘香吹满畦”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意象,将丰收的景象推向高潮。最后,诗人通过“扶风四穗尚望昨,渔阳两歧今见之”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与实际收获的喜悦,同时通过“儿童走报争先睹,父老传言喜欲舞”描绘了人们欢庆丰收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识字农”的身份,希望与国家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并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求能按时缴纳税赋,而不愿过多地涉足官府事务。最后,诗人以“时复作歌歌圣主,吁嗟刘郎不可逢,颂声洋洋美千古”结束,表达了对君主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无法遇到像刘禹锡这样的伟大诗人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