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萝幌掩孤嚬。双眉斗画新。好花时、不醒愁春。

曾是湔裙芳草路,浑怕问、旧京人。莲烛刻回文。

香消绣被温。叫南楼、哀雁声频。

梦里榆关秦塞月,空一片、白纷纷。

形式:

鉴赏

这首《唐多令》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张尔田所作,以细腻的情感和婉转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萝幌掩孤嚬”,开篇即以“萝幌”这一意象,渲染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女子独自一人,掩面而泣,情感深沉。接下来,“双眉斗画新”,通过描绘女子精心修饰的双眉,反衬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女子虽在外表上尽力保持平静,但内心却波涛汹涌,难以自抑。

“好花时、不醒愁春”,在美好的春日里,花儿盛开,生机勃勃,而女子却沉浸在愁绪中,无法自拔。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物内心的愁苦形成对比,凸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曾是湔裙芳草路,浑怕问、旧京人。”这里运用了典故,女子曾经在芳草萋萋的路上嬉戏,与旧日的朋友相伴。如今,她害怕再提及过去,因为那会勾起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失去的遗憾。这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莲烛刻回文,香消绣被温。”“莲烛”可能是指莲花形状的蜡烛,此处用来形容女子夜晚的孤独与寂寞。而“回文”是一种古代文学形式,通过文字的排列变化来表达情感,这里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香消绣被温”则描绘了女子在温暖的被窝中,却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最后,“叫南楼、哀雁声频。梦里榆关秦塞月,空一片、白纷纷。”南楼上的哀雁声声,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思念。梦中,女子穿越到遥远的边关,月光如霜,一片凄凉。这一系列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寄托了她对自由与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13)

张尔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

情意重。惭愧泪珠相送。被锦著花红尾凤。

愁来无半缝。早是玉颜矜宠。悔不万般将奉。

昨夜分明曾入梦。瑶觞纤手捧。

形式:

谒金门

青■翼。为我试探消息。咫尺关山成绝国。

行人归未得。记得带鸾亲结。和泪出门时节。

但使连环无断绝。相逢终有日。

形式:

鹧鸪天.六十自寿

六十明朝过眼新。镜中吟鬓老于真。

寄生槐国原无梦,避世桃源岂有津。

苍狗幻,白鸥驯。安排歌泣了閒身。

百年垂死今何日,曾是开天乐世人。

形式:

卜算子.窗前月季花,多日本种,向晓盛开,词以赏之

洗出两般红,双结同心苣。

一坞秾姿独看来,绰约东邻女。

已是此生休,莫被他生误。

得得丹成跨彩鸾,送汝三山去。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