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清贫如水尽无妨,只愿伊周立庙堂。
扶起太平千载脉,且随农父乐耕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散愁四首·其三》,表达了诗人对于清贫生活的接受和对未来太平世界的美好愿景。
"清贫如水尽无妨,只愿伊周立庙堂。"
这里,诗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看待清贫的生活,认为这并非坏事,只要能够有一个稳固的精神寄托,即使是清贫的生活也能感到满足。"伊周立庙堂"可能指的是希望有一片可以供奉古圣先贤、传承文化的地方。
"扶起太平千载脉,且随农父乐耕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农业劳动的尊重。"扶起太平千载脉"意味着希望能够维护和延续长久的太平盛世,让社会的脉络运行得如同古代圣贤所构建的理想社会一样。"且随农父乐耕桑"则表达了诗人愿意像普通农民父亲那样,享受田间劳作带来的喜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民生和农业文明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清贫与太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以及个人在这种社会中的平和喜悦。
不详
小楼呼酒揖青山,翠碧珑璁一笑间。
山若有情应问我,如何犹似野人閒。
著意功名四十年,柳花空满鬓丝边。
男儿无补朝廷事,有愧饥餐困即眠。
乱鸦飞鹭势纵横,对面机心岂易萌。
一著错时都是错,宁无冷眼看输赢。
一泓寒玉浸青山,妆点楼台夕照间。
歌管满船春未懒,惜无人伴白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