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秘监下槽马图

龙眠悔画马,政恐堕马趣。

我今破是说,试下第一句。

道人三昧手,游戏万象具。

万象初莫逃,毕竟无所住。

譬如大圆镜,照物随其遇。

少焉物四散,影果在何处。

杨侯具此眼,透脱向上路。

万马落人间,盖證龙眠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王庭筠所作,名为《杨秘监下槽马图》。诗中以龙眠和尚悔画马之事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对杨秘监所绘马图的赞赏与理解。

诗的开篇“龙眠悔画马,政恐堕马趣”,借龙眠和尚悔恨自己画马之事,暗示了画马的难度与挑战,同时也为下文赞美杨秘监的画技埋下了伏笔。接着,“我今破是说,试下第一句”则表明诗人要打破常规,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评价这幅马图。

“道人三昧手,游戏万象具。万象初莫逃,毕竟无所住。”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三昧”概念,形容杨秘监的画技高超,如同游戏般自由自在,能够将世间万物都融入画中,却又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譬如大圆镜,照物随其遇。少焉物四散,影果在何处。”诗人以大圆镜为喻,说明杨秘监的画作如同镜子一般,能够映照出各种形态的马,但又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形象,就像镜中之影,随物而变,却又无处不在。

最后,“杨侯具此眼,透脱向上路。万马落人间,盖證龙眠误。”诗人赞扬杨秘监拥有洞察万物的眼力,他的画作如同引领人们走向更高深的艺术境界,将千变万化的马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仅证明了龙眠和尚画马的局限性,也展现了杨秘监超越前人的艺术成就。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不仅赞美了杨秘监的绘画技艺,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新与超越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57)

王庭筠(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 字:子端
  • 号:黄华山主
  • 籍贯:黄华老
  • 生卒年:1151~1202

相关古诗词

书西斋壁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偶然携柱杖,来此据胡床。

有雨夜更静,无风花自香。

出门多道路,何处觅亡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八月十五日过泥河见雁

家在孤云落照间,行人已上雁门关。

凭君为报平安信,才是云中第一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示赵彦和

四柳危亭坐晚阴,殷勤鸡黍故人心。

儿孙满眼田园乐,花木成阴年岁深。

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

家山活计良如此,归兴秋风已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大安寺试院中寒食

东风日日涨黄沙,供佛床头始见花。

寒食清明好时节,年年憔悴独离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