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乔世宁所作,描绘了一幅凄清而深邃的秋夜图景。
首句“今夜燕城馆”,点明了地点与时间,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漂泊之感。接着,“忽惊霜露侵”一句,以霜露的突然降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寒砧薄暮急,落叶下庭深。”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氛围。黄昏时分,寒风中的捣衣声急促响起,仿佛在催促着时光的流逝;而落叶纷纷飘落,铺满了庭院,象征着岁月的凋零与生命的衰败。
“为客仍多病,悲秋正苦吟。”诗人自述身世,流露出羁旅他乡、疾病缠身的无奈与痛苦。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天,诗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忧思之中,以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最后,“谁家明月下,吹笛更关心?”这一问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远方,似乎在寻找着共鸣的灵魂。在明亮的月光下,是谁在吹奏着悠扬的笛声?这笛声是否也触动了同样身处异乡、心怀愁绪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营造出一种既哀婉又富含哲理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