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吴澄所作的《题皮如心行囊中画竹图》,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竹子,巧妙地表达了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畴昔江乡识此君”,开篇以回忆的方式,提到过去在江南水乡认识了这位“君子”——竹子。这里的“此君”是对竹子的尊称,形象地将竹子拟人化,赋予其人格化的尊严和高尚的品质。“清风凛凛动霜筠”,接着描绘出竹子在清冷秋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霜筠即为霜中的竹子,强调了竹子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它那超凡脱俗的气质。
“被谁点染移将去”,这一句则转向对画中竹子的思考,提出疑问:是谁将这幅画创作出来,又将它带到了这里?这里的“点染”既指绘画技法,也暗含着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赞叹。同时,这句话也隐含了对画中竹子与现实世界中竹子的不同境遇的对比,引出了下一句的感慨。
“也受京华半面尘”,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对画中竹子命运的同情与反思。京华,指的是繁华的都市,这里象征着世俗的尘嚣与诱惑。诗人通过“半面尘”这一细节,表达了即使在画中,竹子也无法完全摆脱外界的影响,暗示了竹子虽在艺术中得以永恒,但在现实中却难以保持其高洁之质,最终不免受到世俗的玷污。整首诗借物抒情,通过对竹子命运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