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南部的一段河流——虎尾溪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流两岸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变迁。
首句“虚滩水落涨沙泥”,描绘了溪边滩地在水流退去后,露出的沙泥景象,给人一种空旷而静谧的感觉。接着,“南北中分虎尾溪”点明了虎尾溪作为地理分界线的作用,暗示了两岸的不同风貌和文化背景。
“一带草荒村舍少”则进一步描绘了沿岸的自然环境,草木茂盛,村落稀疏,展现出一种原始、未被现代文明完全侵染的乡村景象。最后,“年来新集有烝黎”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土地上出现了新的聚落,人们在此繁衍生息,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虎尾溪两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变迁,展现了台湾南部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切关注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