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贺兰山送李献吉

君本关西人,乃作关西行。

往年使榆林,今年使朔方。

西度黄河四千里,眼中见此诚莽苍。

贺兰山高五千仞,翠壁苍峰削孤峻。

清泉百道草树浓,雄哉蟠据河南镇。

山西胡虏东中国,何必长城分南北。

君不闻胡云夺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贺兰固是中国望,可容胡虏为巢穴。

我闻朔方兵,不若榆林强。

不有贺兰山,朔方谁其当。

王公设险计守国,地险如此功可量。

君赍公帑十七万,作气鼓力功可断。

死鱼芳饵有明言,要在得人富筹算。

古有班定远,克收西域生封侯。

亦有傅介子,借剑立斩楼兰头。

甲兵百万范老子,西贼胆破诚壮猷。

君抱济时具,未偿投笔怀。

此行亦是弃繻意,贺兰入眼何壮哉。

左顾黄河流,石摩贺兰顶。

贺兰日高河日深,会当勒功摩石廪。

黄河洗甲山挂弓,西望龙沙灭胡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凤翔所作,名为《赋得贺兰山送李献吉》。诗中以贺兰山为背景,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变迁,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李献吉的深厚情感和勉励之意。

开篇“君本关西人,乃作关西行”,点明了友人的身份与即将前往的地点,预示着一场边疆之旅的开始。接着,“往年使榆林,今年使朔方”两句,简述了友人过往的使命,暗示了其忠诚与勇敢的精神。

“西度黄河四千里,眼中见此诚莽苍”描绘了友人穿越黄河,踏入边疆的壮阔景象,表现出边疆的辽阔与荒凉。随后,诗人通过“贺兰山高五千仞,翠壁苍峰削孤峻”等句,生动地刻画了贺兰山的雄伟壮观,以及其作为边防要塞的重要性。

“清泉百道草树浓,雄哉蟠据河南镇”则赞美了贺兰山的自然美景,同时强调了其在边防中的战略地位。接下来,“山西胡虏东中国,何必长城分南北”一句,表达了对边疆防御策略的思考,指出在贺兰山这样的险要之地,无需过分依赖长城这样的物理屏障。

“君不闻胡云夺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引用历史典故,警示边疆的危机与挑战,强调了边防的重要性。随后,“贺兰固是中国望,可容胡虏为巢穴”表达了对贺兰山作为国家防线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对胡虏的威胁提出了警告。

“我闻朔方兵,不若榆林强。不有贺兰山,朔方谁其当”进一步阐述了贺兰山在边防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其对于保护边疆安全的重要性。接下来,“王公设险计守国,地险如此功可量”赞扬了历代统治者在边防建设上的努力与智慧。

“君赍公帑十七万,作气鼓力功可断”表达了对友人此次出使的期待与支持,预祝其能够成功完成任务。最后,“此行亦是弃繻意,贺兰入眼何壮哉”以“弃繻”(古代士大夫出使时携带的信物)为喻,表达了对友人使命的敬佩与祝福,同时预祝其在贺兰山的旅程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豪情。

整首诗通过对贺兰山的描绘与历史典故的引用,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厚重,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勉励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事业的深切关注与崇高理想。

收录诗词(42)

张凤翔(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红梅

雪山石滑走白兔,羽衣翩翩铁桥路。

手撚三尺紫珊瑚,一片丹霞映霜素。

渴服胭脂井底泉,饥餐玛瑙瓮中露。

换骨曾分紫府丹,出尘不借清风屦。

乾坤二月春气浓,幸好逃奴逞妖嫭。

仙人绛节上璚霄,吹落香风满寰宇。

黄鹤楼头玉笛吹,无缘得见蓝桥妪。

安能尽度世间人,个个红颜老能驻。

形式: 古风

盆荷

临溪问花花不语,愁对湘波吊尧女。

幽魂化作水上花,阿谁剪取来君家。

知君深得种花术,一朵两朵冒波出。

玉立娉婷澹且閒,碧簪竟插青泥间。

丈花船藕嫌屋矮,一片入口沈疴解。

出尘自恨骨未仙,乘风无地超三千。

瑶池燕我开琼筵,云中时听霓裳篇。

形式: 古风

兰竹

楚皋烟雨逗寒绿,秋水并刀剪一幅。

龙雏逐节脱锦绷,蛇老退皮搠青玉。

碧花浅淡香一丛,绿叶芬芬清满屋。

袭人堂下蘼芜秋,忆我山中筼筜谷。

裁皮可制高祖冠,纫叶宜为灵均服。

玉山只欲洗尘氛,糠窍惟知厌梁肉。

岂知益友能化人,更着此君可医俗。

风霜抱节听孤高,日暮凌寒习幽独。

君家有圃如潇湘,休种繁花种兰竹。

形式: 古风

松鹤吟

养禽贵养鹤,种树贵种松。

鹤本辽阳仙,松本徂徕公。

君家老鹤白如雪,万里飞翔乃所悦。

君家老松青如山,百围偃蹇那可攀。

鹤兮鹤兮时高举,上寥廓兮下沧渚。

西过悬圃啄青泥,不逐鸱鸮争腐鼠。

松兮松兮但孤撑,蟠后土兮参青冥。

历谙寒暑百不变,肯与桃李争浮荣。

呜呼此松与此鹤,阅世千年但如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