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师源画观音赞

三世如来同一鬨,大士亦作补陀梦。

佛子无财可修供,尺纸寸毫俱妙用。

宝缨天冠俨四众,长年造极笔愈纵。

唯师鲁公为作颂,十方世界俱震动。

形式:

翻译

三位如来的精神合一,大士也在做往补陀落的梦境。
佛门弟子虽无财富供奉,但一纸一笔都充满奥妙的用途。
天冠和宝缨装饰着僧侣,他们长久以来的书法技艺日益精湛。
只有大师鲁公写下赞歌,这使得整个十方世界都为之震动。

注释

三世:指佛教中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如来:佛教中的最高觉悟者。
鬨:同‘合一’,指精神统一。
大士:菩萨,修行者中地位较高的。
补陀:即普陀山,佛教圣地。
佛子:佛教徒。
修供:修行和供养。
尺纸寸毫:比喻微小的物品,这里指书法工具。
宝缨天冠:僧侣的法冠装饰。
造极:达到顶峰,极高水平。
纵:放纵,这里指技艺更加自由发挥。
鲁公:指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
十方世界:佛教术语,指宇宙四方上下和中心。
震动:这里是形容影响力巨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对僧师源所绘观音像的赞美之作。诗中以"三世如来同一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观音菩萨的普度众生、超越时空的宏大境界。接着提到大士(菩萨)也有入梦修行的时刻,暗示画中的观音形象生动传神。

诗人称赞僧师源虽无财物丰厚,但凭借尺纸寸毫的笔墨,展现出观音的神圣与妙用,笔触高超,仿佛天冠宝缨的庄严形象跃然纸上。他长期修炼,技艺日臻完美,使得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佛法的深远影响。

最后,诗人特别点出只有鲁公(可能是指书法家苏轼,因其书法风格被誉为“鲁公体”)为之作颂,这一举动使得整个十方世界都为之震动,足见此画的影响力之大。整首诗赞美了僧师源的画技和观音画像的艺术价值,以及其在传播佛法上的重要作用。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僧庐

僧庐土木涂金碧,四出徵求如羽檄。

富商豪吏多厚积,宜其弃金如瓦砾。

贫民妻子半菽食,一饥转作沟中瘠。

赋敛鞭笞县庭赤,持以与僧亦不惜。

古者养民如养儿,劝相农事忧其饥。

露台百金止不为,尚愧七月周公诗。

流俗纷纷岂知此,熟视创残谓当尔。

杰屋大像无时止,安得疲民免饥死。

形式: 古风

嘉州守宅旧无后圃因农事之隙为种花筑亭观甫成而归戏作长句

吾州山水西州冠,正欠雄楼并杰观。

奇峰秀岭待弹压,明月清风须判断。

三峨旧不到郡斋,创为诗人供几案。

烟云舒卷水墨图,草木青红锦绣段。

一时冠盖共登临,百年父老俱惊惋。

萦回舞袖试弓弯,宛转歌声学珠贯。

佳人蜂蝶争绕鬓,上客龙蛇看挥翰。

寓公虽作一月留,梅发东湖归思乱。

儿戏聊成此段奇,陈迹应留后人叹。

明朝艇子溯平羌,却伴谪仙游汗漫。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嘉阳官舍奇石甚富散弃无领略者予始取作假山因名西斋曰小山堂为赋短歌

昔人何人爱岩壑,为山未成储荦确。

散落支床压酒槽,大或专车小拳握。

幽人邂逅为绝叹,修绠趣取寒泉濯。

峭峰幽窦相吐吞,翠岭丹崖渺联络。

石不能言意可解,问我胡为怜寂寞。

人间兴废自有数,昔弃何伤今岂乐。

斯言妙矣予则陋,敢对石友辞罚爵。

为君宽作十日留,在眼便同真著脚。

形式: 古风

弊庐

弊庐虽陋甚,鄙性颇所宜。

攲倾十许间,草覆实半之。

碓声隔柴门,绩火出枳篱。

缚木为彘牢,附垣作鸡埘。

黄犊放林莽,苍鹅戏陂池。

佣耕食于我,客主同爨炊。

瓦盎设大杓,菹苋羹园葵。

一饱荷锄出,作劳非所辞。

上以奉租赋,下以及我私。

有钱即沽酒,阡陌恣游嬉。

亦有扶持者,婢跣奴髻椎。

欲画恨无人,后世考此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