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晚日杉关》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寂寥的边关景象。首句“荒苔古道敛微曛”,通过“荒苔”和“古道”展现了道路的破败与历史的痕迹,而“敛微曛”则暗示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氛围。次句“马上笳声不可闻”,以听觉描写,强调了边关的宁静,甚至笳声都难以听见,渲染出一种肃穆与荒凉。
第三句“地自乱离民舍少”,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口稀疏,进一步强化了边关的荒凉。第四句“山当闽楚客程分”,点明了地理位置,将读者带入了跨越闽楚的长途旅途中,山势的分界也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两句“长林积雨寒为雪,深树孤峰湿作云”,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雨后湿润的树林和孤峰仿佛化作了云雾,形象地描绘了阴冷潮湿的自然景观,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诗人以“愧我旧游见关吏,也将书剑学终军”收尾,表达了对自己曾经游历此地的感慨,以及对像终军那样以书剑报国的决心,流露出淡淡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自我激励之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关的荒凉景象,寓含了历史变迁和个人志向,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情感内涵。